请战书丨三氧疗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
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技术具有免疫调理、改善乏氧等作用,该疗法是否具有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治疗或补充治疗的可行性,现给予评价。
01
应用背景
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具外套膜的正链单股RNA病毒,直径约80-nm,其遗传物质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只感染人、鼠、猪、猫、犬、禽类脊椎动物。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属于RNA病毒。在年冬到年春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就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一种。年12月,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年1月,专家组认为,武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
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是《三氧疗法马德里宣言》[1]推荐的全身应用方式之一(三氧即医用臭氧)。
最早由德国Wolff教授定义,是指表示一个过程,即采集一定体积的静脉血液(50-ml),将其体外耐三氧容器中,暴露在合适浓度(15-60mg/L)O2-O3混合气中不小于5分钟,然后25分钟内通过静脉输血方式回输给供者(无气泡)。现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包括病毒感染性疾病(如HCV、HBV、HPV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缺氧性脑病等。
02
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原理
病毒性感染多侵犯多个靶器官或腺体,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较为常见。目前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肺炎较为突出。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组织乏氧、炎症、紊乱状态(如过量自由基生成、免疫失衡等)是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正确合理应用,三氧及其代谢产物进入体内扩散和充当化学信使引起的生物反应,通过改善红细胞功能、血液粘滞度及微循环、扩血管作用,改善组织乏氧;能够改善整体代谢;通过上调抗氧化系统和诱导HO-1,纠正慢性氧化应激,清除过量的自由基;免疫调理作用;改善神经内分泌系统,达到改善患者精神状态;避免急性及远期损害发生等多重生物效应。
病毒感染引起肺部炎症,特别注意的是肺间质性改变,常继发合并细菌、支原体等其他病原体感染,并发组织乏氧、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尽管控制感染是首要的,但目前缺少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机体免疫状态及重要脏器功能是影响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具有抗病毒(如促进内源性a-INF生成等)或提高抗病毒作用、免疫调理、改善微循环及组织乏氧、清除过量自由基等多重效应,这些均有助于减缓疾病的进展及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03
免疫三氧血回输疗法安全性评价
免疫三氧血回输疗法在体外加入全血并混合,具有强氧化性的三氧能够对人类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造成较大的损害,但暴露在治疗浓度(三氧浓度为10-80mg/L或血液中浓度0.21–1.68umol/ml)下的红细胞,受到血浆抗氧化剂(尿酸、抗坏血酸、白蛋白)的保护,不会形成正铁血红蛋白,红细胞酶活动度、ATP、2,3-二磷酸甘油不受影响,三氧化血液样本溶血率小于2%。大量实验数据表明,三氧作用血液尤其低-中三氧浓度(10-40ug/ml)不引起细胞膜的任何过氧化作用,红细胞通过抗氧化防御机制被保护。[2]
过氧化氢作为一个作用于不同的血细胞的主要细胞内信号分子已经被确认,红细胞清除大部分过氧化氢,还原型谷胱甘肽迅速氧化为GSSG,细胞对GSH/GSSG比值下降极为敏感,由于GSSG被排除或被GSH-R还原为GSH补充来纠正失衡,抗坏血酸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提供电子转为NADP+,激活磷酸己糖途径,其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是关键酶,已确定小量ATP的形成,但呈显着增加。由于细胞内pH值轻微下降的(波尔效应)和/或增加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右移,提高向缺血组织中释放氧气以达到提高红细胞输氧能力。通过在改善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供氧方面研究已得到临床验证。Verrazzo等报道血液在体外经三氧处理后回输,收集外周闭塞性动脉病(POAD)患者血液样本发现,在红细胞膜上发生了轻微的过氧化反应,细胞膜的可塑性和通透性增强,从而膜的流动性增加;由于氧化还原系统的效率在20分钟内能够完全复原,无红细胞及其它血液细胞损坏,溶血是可以忽略的(从0.4到1.2%)和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保持正常。[2]
生理盐水稀释血液中白细胞暴露在5mM三氧中1小时即显示出一些遗传损伤。但暴露在20-60ug/ml三氧浓度范围的血液样本5分钟,却未表现出任何损害,这与多种形式的抗氧化防御保护机制有关(包括血浆、细胞内抗氧化酶,这些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已证明,人类血液暴露于适当浓度剂量的三氧中,潜伏期后,可引起干扰素γ(IFN-γ)、IFN-β、白细胞介素-2(IL-2)、IL-6、IL-8、IL-1、IL-7、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细胞因子释放。[2]
Bocci等研究证实,合适浓度的三氧可改变正常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方式,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三氧通过生成过氧化氢能促使其向解体的方向转化。三氧化血液具有提高PGI2(前列环素)和血管生成素作用,改善血管舒张作用。目前尚未检索到三氧大自血疗法导致DNA突变、致畸性报道。[2]
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应用已基本标准化,并且已经充分确认了其有效机制,以低剂量概念形式的医用三氧应用已得到确立,已经有了明确定义的适应症,并被证明可作为一种治疗或补充治疗方法,特别是与慢性炎症有关的疾病。在H?nsler进行的临床研究中,对例患者进行了超过11,人次以上三氧大自血疗法(MAH)和例患者中≥47,的直肠吹气(RI)进行了严格的临床评估,并根据循证标准进行了分类(EBM)。根据RCT+CT随机对照试验+对照试验(即Ib和IIa)进行的证据分类后,MAH获得了12项研究,涉及名接受三氧治疗的患者,RI进行了6项研究,涉及例患者。在所有研究中均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和/或药理学显着改善,且无副作用或不良反应。根据评估的证据,MAH和RI这两种全身性三氧应用都是有效,安全和经济的。[3]
04
免疫三氧自体血治疗的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2)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3)血小板减少低于50×/L、严重的凝血障碍;(4)严重的不稳定性心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5)急性酒精中毒;(6)大量失血、急性出血、贫血(90g/L);(7)水电解质紊乱;(8)癫痫发作;(9)血色素沉着病、接受铜或铁剂治疗的患者;(10)抗凝剂(枸橼酸钠)过敏;(11)妊娠;(12)严重肝功能不全。
相对禁忌症:(1)女性月经期;(2)未成年人不建议做O3-AHT,建议用三氧直肠灌注替代;(3)年龄上限无严格规定,80岁以上老年人可选用三氧直肠灌注替代。
05
免疫三氧血在病毒性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报道
免疫三氧自体血疗法作这治疗或补充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缺血缺氧性脑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肝病等疾病,目前尙未检索到该疗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文献,但对肺病、其他病毒性感染也有较多报道,可供参考。
Ozonetherapy(OT)三氧疗法如何对抗埃博拉病毒及HIV病毒。
RAPIDRESOLUTIONOFHEMORRHAGICFEVER(EBOLA)INSIERRALEONEWITHOZONETHERAPY
三氧疗法快速解决塞拉利昂的出血热(埃博拉)
RobertJayRowen,HowardRobins,KojoCarew,MichaelMorlaiKamara,MohammedJalloh
DOI: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cs/13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常见犬病及训练保养战后保养
- 下一篇文章: 不住院不输液怎样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