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以毒攻癌rdquo溶瘤



近日,《英国血液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一名晚期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癌症离奇治愈!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以毒攻癌”?

事实上,这种“以毒攻癌”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了。

年,一名患有慢性白血病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白血病症状得到缓解。

年,一名宫颈癌患者在感染狂犬病毒后,肿瘤随之消退。

在这之后,科学家们对这种疗法进行大量研究。-年,科学家们用多种野生型病毒毒株,如:腺病毒,西尼罗河病毒,麻疹病毒等,进行数百例临床试验尝试,但由于安全性的问题,临床结果惨不忍睹。

那这种疗法还能被应用于实际吗?当然!

基因工程的出现,使这种病毒治疗癌症的疗法成为可能,也就是溶瘤病毒疗法,得以在临床实际应用。

什么是溶瘤病毒疗法?

溶瘤病毒(OncolyticVirus,OV)是一类能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并在其中无限复制、裂解、杀死肿瘤细胞并释放出子代病毒颗粒,进一步感染周围肿瘤细胞的病毒。

溶瘤病毒疗法指利用溶瘤病毒作用机制杀伤肿瘤细胞,治疗癌症的疗法。

目前溶瘤病毒主要有两种作用机制:

(1)溶瘤病毒选择性感染癌细胞,并在癌细胞体内进行自我复制,直接杀死宿主癌细胞,而且其复制产生的病毒粒子还能继续杀伤癌细胞。

(2)溶瘤病毒和其产生的病毒粒子可以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增强机体抗肿瘤效果,杀伤肿瘤细胞。

溶瘤病毒作用机制

溶瘤病毒来源

(1)野生型病毒和自然变异的弱毒病毒株。这类病毒天然就对某些肿瘤细胞有亲和力,如呼肠孤病毒、新城疫病毒以及自主复制的细小病毒等,这些病毒能够在某些肿瘤细胞中繁殖并裂解细胞,具有天然的特异性溶瘤活性。(2)转基因病毒,是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改造后,只能在肿瘤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目前人们已经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了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和人牛痘病毒等。

溶瘤病毒毒株选择

根据OvirusTdb图所示数据,目前溶瘤病毒的研发主要为腺病毒,占比29%;其次是单纯疱疹病毒和牛疱疹病毒,分别占比13.7%和13.2%;还有一些其他病毒的研发,比如新城疫病毒,呼吸孤病毒,痘类病毒等。

目前全球在研的溶瘤病毒药物

目前全球共有3款溶瘤病毒药物获批上市

Rigvir

拉脱维亚(Latima)公司研发的Rigvir于年在拉脱维亚获批,它是一种遗传修饰的ECHO-7肠道病毒,主要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同时对胃肠道肿瘤、胰腺癌、胆管癌和恶性肉瘤等多种实体肿瘤有明显疗效。过去十几年的临床案例证明,Rigvir溶瘤病毒安全、有效,能提高黑色素瘤患者4-6倍的生存率,目前该药已在波兰和亚美尼亚等多个国家获批。

H(安柯瑞)

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H(安柯瑞)年获得CFDA批准,是中国第一款上市的溶瘤病毒,它是基因工程改造的腺病毒,主要针对以鼻咽癌为主的头颈部肿瘤。临床试验表明,对于中晚期的头颈部肿瘤,不加热情况下,结合化疗的有效率达到了78%,比单纯化疗高了一倍多,如果结合加温治疗,疗效会更好。不过上市后H的治疗效果并未达到预期,逐渐消失,年1月该公司启动重新上市计划。

Imlygic

安进(Amgen)研发的Imlygic是年FDA的批准美国首个溶瘤病毒疗法,是经过基因改造的单纯1型疱疹病毒,用于治疗病灶在皮肤和淋巴结,没能通过手术完全清除的黑色素瘤。研究表明,16.3%的接受Imlygic治疗的患者肿瘤体积在6个月内会持续缩小,而对照组只有2.1%。该药年分别在欧洲和加拿大获批上市,相比前两种药物,Imlygic的疗效更受医学界的承认。

虽然药物上市数目有限,但药物研发从未停止。自年至年,我国已有多款溶瘤病毒药物被CDE受理,其中多数都是新药,只有2项引自国外;在收审的类别中,溶瘤疱疹病毒数目最多,而腺病毒,痘病毒,柯萨奇病毒数目相对较少。在这10多年的研究中,我国溶瘤病毒药物在年至年,曾出现了严重的低谷期,但科研人员未曾想过放弃,近5年来,我国有关溶瘤病毒药物的收审数目开始稳步增加,新药的数目逐年递增。

CDE受理的溶瘤病毒药物

癌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的上市,为肿瘤药物提供了市场;恶性难治实体瘤药物的空缺,为溶瘤病毒药物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前景。通过我国的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的引进,自年以来,我国不断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主要集中在Ⅰ期,Ⅱ期临床阶段,还有2项早已经到了Ⅲ期,在黑色素瘤,头颈部瘤,胰腺瘤等实体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溶瘤病毒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信息

溶瘤病毒疗法是治疗肿瘤的重大方向,它集中于难治的实体瘤阶段,弥补了CAR-T,CAR-NK等细胞疗法在实体瘤的不足,在肿瘤治疗领域拥有很大前景。目前,国内溶瘤病毒药物研发如火如荼,CDE收审项目逐年递增,许多项目逐渐进入临床阶段。相信不久将来我们就能看到溶瘤病毒临床药物逐渐上市,为难治愈的恶性肿瘤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数据来源:CDE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cs/1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