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秋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这种病来自于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病毒是一种微小的非细胞生物,你的眼睛看不到它,但是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科学家发现这个病毒的形状好像皇冠一样,这种皇冠状的病毒,一直寄生在野生动物身上。
人和人之间也会传染这种病毒,通过触摸和唾液的飞沫,这种病毒都有可能从嘴巴或者鼻子,进入人的身体里。尤其在人群拥挤的地方,人们很容易这样传递病毒。
主要症状是:典型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仅几小时,起病急骤、传播快、发病率高,常可引起暴发流行。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是:急起高热、畏寒、显著乏力、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疼不适等,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三、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传播途径:以粪-口、接触、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常发于夏秋季。
四、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特征性表现。中医名称为“痄腮”,“民间取之谐音”还称为“炸腮”
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期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
以上以呼吸道传染为主的传染病,日常防护要做好以下几点:
除了以上防控措施,幼儿平常要注意饮食均衡,营养搭配;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也提倡预先接种预防针,如流感疫苗,手足口疫苗,水痘疫苗等。
六、秋季腹泻
引起腹泻的病源主要是病毒和细菌,有许多种病毒感染胃肠以后都可以引起腹泻。例如,轮状病毒、肠腺病毒等。
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季婴幼儿腹泻的专指的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有的幼儿可能每年秋季患一次腹泻。一般首次感染症状较重,再次感染时症状变轻。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发病高峰集中在秋季,故名婴幼儿秋季腹泻。
防病应该如何做?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烧熟煮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不喝生水。
2.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
3.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4.外出就餐时,要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七、防登革热
专家提醒:
近期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已进入登革热高流行期,新加坡疫情出现历史新高;随着民航运输等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入境人员也将增多;当前我省蚊煤密度仍在较高水平。9月份我省发生登革热输入疫情的风险将继续上升,发生本地疫情的风险较上月升高。
防病应该如何做?
1.防蚁灭蚊
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
2.如有不适及早就医
如出现发热、头痛、骨骼肌肉痛、关节痛、皮疹、呕吐或腹泻等症状时,应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并及早就医。
3.天气转凉,注意增减衣服。
最后,祝所有同学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东莞市长安振安学校
年10月10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cs/14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某校爆发传染病,21人不适已停课家长必
- 下一篇文章: 疱疹性咽峡炎amp手足口,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