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苯酚穴位注射治疗8种病毒性疾病



十几年来,李跃华先生在用微量苯酚局部注射治疗治疗好自己的病毒性鼻炎、口唇疱疹HSV1和妻子的扁桃体肿大后,继续在亲朋好友中试验,发现它可以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关节扭伤、腮腺炎、带状疱疹、乳腺增生等等一百多种疾病颇有疗效,其中病毒性疾病(如口腔-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疗腮腺炎、病毒性感冒、尖锐湿疣、手足口病、新冠肺炎等)尤其突出,总结如下:

1.治疗口腔-生殖器疱疹(HSV1)35例。

一般资料:年龄15-58岁,男18例,女17例。

治疗方法:用2毫升注射器抽取前述苯酚溶液2毫升,在出疱疹处进针约1厘米,注射药水0.5ml。如果出疹范围较大,也可以注射1-2ml,注射在出疹部位的皮下,一次即可。

治疗结果:35例全部治愈。如果是刚出疱疹1天即来诊,则第二天疱疹就消退,患处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如果是出疹后几天才来就诊,则会有患处次日结痂、几天后痂皮脱落的过程。观察3年无复发,最长的有10多年未复发。有2个病人第二年在嘴唇其他部位又长疱疹,第二次注射后,也是3年以上未再复发。也有病人反映,曾经有复发,但是症状明显轻微,不需治疗而很快自己痊愈。

分析:从治疗情况可以发现,用苯酚溶液局部注射,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任何治疗方法,也比疾病的自愈时间要短很多,这提示:苯酚可能杀死了疱疹病毒。其他治疗方法,都不可能让病人不再复发,只有经过苯酚治疗了的病人,几乎都不再复发。偶尔有复发的,也能够不经治疗而很快痊愈,说明疱疹病毒被杀死而产生了持久的免疫力。这至少说明,能够杀灭机体内病毒而又不伤害细胞的药物是存在的,这就是一个全新的突破,必将给抗病毒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

2.治疗带状疱疹58例

一般资料:年龄21-65岁,男32例,女26例。

治疗方法:在出疹处及疼痛处,每个部位注射上述针剂0.5ml到1毫升。出疹范围大者,一次注射总量可达50ml以上,在有些疱疹成片出现处,可以像打局部麻醉一样将药物打在患处皮下,每日一次,连续7-10次。

治疗结果:58例全部治愈,随访3年无复发,并且无一例出现后遗神经疼痛。一般情况下,治疗一次即可减轻疼痛,依次出现疱疹萎缩、变黑、结痂,直到痊愈。

3.治疗腮腺炎31例

一般资料:年龄7-28岁,男16例,女15例。

治疗方法:取双侧下颌角下方及双侧胸锁乳突肌中点,共4个部位,每个部位注射上述针剂0.5ml,每日一次,连续3-5次。

治疗结果:31例全部治愈,第二天即退烧,3-5天痊愈。

4.治疗病毒性感冒例

一般资料:年龄1-80岁,男82例,女68例。

治疗方法:取双侧胸锁乳突肌中点、第七颈椎脊突处、胸骨凹与气管连接处,共四个部位。每个部位注射上述针剂0.5ml,每日一次,1-3次。

说明:这例病人中有的是感冒初起者,治疗一次即愈;有的是感冒2-3天才来诊,治疗2-3次即愈;有的是在别处治疗1-2周甚至一个月,仍有发烧咳嗽等症状而来诊,判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支气管炎或者肺炎,注射7-10次即愈。在治疗过程中,还发现一个特点:有感冒发烧者,治疗后24小时左右一定会退烧,并且不会再反复发烧;而感冒迁延7天以上没有痊愈,有咳嗽而无发烧症状者,第一次注射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烧症状,但是第二次注射后,体温会降至正常并且不再反复发烧。这说明:苯酚杀死了病毒,病毒的尸体引起部分病人发烧。

感冒病毒的种类很多,但是都能够按此方法治愈,证明苯酚对多种病毒有效。那么,流感和禽流感,也可以按此方法治疗,应该有显著效果。

5.治疗尖锐湿疣5例

一般资料:5例病人全为男性,年龄26-51岁。其中2例为阴茎包皮湿疣,3例为肛周湿疣。

治疗方法:常规消毒表面皮肤,局部麻醉,取3-6粒米粒大的疣体,或者取1-3粒黄豆大疣体,伤口压迫止血。芝麻大疣体暂且不管。将取得的疣体放置于事先消毒好的10ml玻璃试管中,加入前述苯酚针剂6ml,另外加入克林霉素(2ml:0.3g)0.5ml,再加入硫酸阿米卡星(2ml:0.2g)0.5ml,摇匀,于常温下放置24小时。次日起,取0.5-1ml上清液作臀部肌肉注射,隔2-3天一次,连续3次后,可以隔7天一次,共6-8次。

治疗结果:3例一次治愈,2例一个月后复发,其中一例再次取疣体与苯酚溶液混合制作疫苗,同上次一样注射。还有一例复发的病人,原本准备再次制作疫苗,病人因故推迟了一个月,结果发现疣体自己消失了,不需要再次治疗了。说明慢性病毒性疾病的病人,其产生足以抵抗病毒的抗体,至少需要2个月的时间。最后,这5例病人全部治愈,观察半年以上未复发。其中有4例已经5年以上未复发。

6.治疗HIV感染者1例

年9月,在给一名患者取疣体制作疫苗时,考虑到该患者是一名HIV阳性病人,故同时取了1毫升血液一起加入苯酚溶液中混合,再按上述方法作疫苗注射。该患者男性,年龄27岁,年7月检查CD4为,病毒载量为(见附件1),此前从未接受任何抗艾滋病毒治疗,至今也未使用任何抗艾滋病毒药物。疫苗法治疗3个月后,年1月复查,CD4为,病毒载量是(附2),病毒减少了一半。这还是仅仅取了1毫升血的情况下。这提示:疣体与血液混合制作的疫苗可能是一种特异性多价疫苗,既能够治愈尖锐湿疣,也对HIV病毒有一定治疗作用。如果多取些血制作疫苗,会是什么结果呢?接下来是该病人HIV治疗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及检查结果:

取患者血液20毫升,加入含苯酚万分之6.7的生理盐水20毫升,加微量肝素抗凝;加克林霉素0.15克及庆大霉素4万u,以预防细菌污染。摇匀,置室温下静放2天;离心,得上清液32毫升,作为疫苗。每隔三日给患者肌肉注射此疫苗3毫升,共5次。此后每月注射一次,每次3毫升,连续5个月。此为一个疗程。

.1复查,患者CD4为,病毒载量为。重复按上述方法,打疫苗一个疗程。

.7复查,患者CD4为,病毒载量为。重复上述步骤,再打疫苗一个疗程。

.1复查,患者CD4为,病毒载量为。

从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用此疫苗法来治疗HIV感染者,可以持续维持患者的CD4在正常范围,让病毒载量持续降低。假如以后病毒载量又升高到五千以上,还可以再抽血制作疫苗。如此下去,可以一直维持病人的健康。

此方法简便易行,避免了每天口服抗病毒药物的麻烦和副作用,病人乐意接受,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为常规抗艾滋治疗的耐药病人、依从性不好的病人、小儿、孕妇等特殊病人,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当然,还需要更多的病例研究。

7.治疗手足口病2例

2例患者均是女性,分别为2岁和3岁。均因为发烧、咽痛、流涎一天而来诊。这段时间本地流行手足口病,检查可见患者咽红,有散在芝麻大水泡,诊断为手足口病。试用前述苯酚溶液注射,注射部位与治疗感冒部位一样,剂量一样。结果2例均次日退烧,咽痛减轻。每日一次,连续三次,痊愈。

8、新冠肺炎24例

有效预防典型病例4例(其他累计案例有过百例):陈某某、夏某某父、夏某某母、钟某某(均为患者家属密切接触者);尤其是李先生及护士、司机等三人(算是医务工作者)自我注射预防后,一个多月穿行在核心疫区的多位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中间,无任何防护,仅戴简易口罩,有时甚至取下了口罩,但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预防注射并排查出感染并治疗病例2例(重症1例):某某(刘某某老公)、彭某某

疑似治疗病例9例:王某某、刘某某、刘某某、王某某、胡某某、夏某某、夏某某、马某某、某某(钟某某同学妻子)

确诊(核酸和CT)治疗(加输液营养对症等、但无抗病毒干预)病例2例:黄某某、陈某某

确诊(核酸和CT)治疗(仅穴位注射,没有其他任何干预)病例7例:魏某某、陈某某、王某某、倪某某、何某某、刘某某、钟某某

疑似确诊重症病例4例:陈某某倪某某何某某刘某某彭某某

以上8种病毒性疾病多个案例,推测微量苯酚局部注射可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抗病毒谱广,对大部分的病毒都有效。不管是DNA还是RNA病毒,在复制时都会被苯酚干扰,都会被杀灭。从今以后,人类对大部分病毒性疾病,无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都可以从容应对并且战而胜之。

2、急慢性病毒性疾病都有效,尤其慢性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引发“特异性治疗性的疫苗”的研制思路。

对于急性病毒性疾病,见效快,病程明显缩短,不易复发;对于慢性病毒性疾病,通过取病人标本(如血液或者疣体)与苯酚溶液混合浸泡,可以得到专门针对该病人的特异性治疗性的疫苗,将此疫苗分期注射到病人身上,2-6个月,抗体产生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可以看出治疗效果:或者彻底治愈,或者明显好转。此方法也许可以帮助骨髓移植者解决清除巨细胞病毒的难题。对慢性病毒性疾病,采用的是取患者的标本(血液或者疣体)制作疫苗的方法,以期得到专门针对该患者的特异性治疗性疫苗。也就是说,给每一个患者制作一份他独有的疫苗。这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式。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某种病毒性疾病,应该研制出相应的疫苗供所有人使用。然而,实际上有些情况下这是行不通的。大自然是没有那么简单的,它必然是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的。因此,人们对疾病的研究,不应该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取得突破。

为开发特异性治疗性多价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例,使有些难治的疾病如尖锐湿疣、疱疹,HIV等的治疗变得简单而高效。

毒副作用小。由于以不伤害机体细胞为前提,将苯酚的浓度控制在很低的范围,且用量很少,所以毒副作用很少。能够杀死病毒而不伤害机体细胞;

预防病毒性疾病流行,也许可以通过注射苯酚来实现。根据病毒侵犯的系统和器官不同,选择相应的部位局部注射即可。既是预防也是早期治疗。

另外,还有2个推测:

1、对支原体、衣原体有效,对细菌无效。因为支原体、衣原体的结构和病毒类似,没有细胞结构;而细菌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故在此浓度下,苯酚不能杀灭细菌,但是可以杀灭支原体和衣原体。

2、对动物的病毒性疾病同样有效。对于防治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等,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无需大量捕杀动物,减轻养殖业损失。

以上只是一个初步的线索和参考,只是从无到有、从0到1的起步工作。实际上这几种疾病的治疗,每一种都可以独立写成一篇临床论著,只是需要按要求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这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小诊所能够完成的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大力协作,开展从1到N的大量工作,以促成能够杀灭病毒的药物的早日面世,以解除千千万万病人的痛苦,挽救千千万万的生命。

附录1:李跃华简介

武汉汉阳区爱因思中医专科门诊部主任

年入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中

年入学第三军医大(重庆)本科

年第三军医大毕业被分配到沈阳军区部队任任军医

年3月退伍转业回武汉。

年6月至年8月,在医院任住院部医生

年9月起,李跃华陆续在几家药厂和医药公司做销售工作。

年陆医院工作(医院)

年李跃华自我实践苯酚穴位注射剂,治疗鼻炎、口唇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疗效甚佳,

年回到武汉,在当地卫生部门默许下行医;。

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10136639.9

年成立汉阳区爱因思中医专科门诊部(又称武汉疑难病研究所),担任法人。

年正式发表医学论文“一种穴位注射剂——微量苯酚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年武汉医疗资源挤兑,很多患者求医无门,元月22号开始穴位注射微量苯酚治疗第一个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年,元月30号穴位注射微量苯酚治疗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陈厅长”,媒体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cs/1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