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防控小
卫
生
保
健
夏天小烦恼?
近来气温升高,又正值梅雨季节,天气闷热潮湿,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高峰也如约而至。这些疾病尤其对儿童和体弱的人容易感染。让我们一起了解幼儿这些传染病防控小知识吧!
?
?
?
?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五岁以下儿童多发,传染性极强,所以幼儿园的小孩子们是重点保护对象。
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奶具等物品感染;通过吸入带病毒的呼吸道飞沫传染;通过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
?
?
?
?
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大约为2-10天,平均为3-5天,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认真观察哦!
发热
幼儿急性起病,初期表现症状多为发热,与普通发烧相类似。
皮疹或疱疹
会出现皮疹或疱疹的现象,且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处和臀部。
口腔黏膜内:出现疱疹或溃疡,多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部位,有时也会在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处发现。
手足等部位:手足、臀臂、腿部出现疱疹,其周围有炎性红晕,水疱内液体较少。
流涎拒食
患儿由于口腔内部长水疱,因此会有疼痛感,这种疼痛感会让孩子食欲不振,只敢吃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
神经系统表现
患儿会出现长时的精神状态差,嗜睡、头痛、呕吐、甚至是昏迷等现象,大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能自愈,但仍有少数患儿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甚至个别重症患儿由于病情发展快,最终导致死亡。
?
?
?
?
如何有效预防?
患儿一旦出现高热、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严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养成良好习惯
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式。每次至少揉搓20秒;用洗手液或肥皂充分揉搓双手,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注重孩子饮食均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食用过期变质食物。
消毒和通风
肠道病毒最怕紫外线和高温煮沸式消毒,可以用这两种方式给孩子的东西和家居用品消毒。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晾晒衣被。
远离人群密集地
高发期出门给孩子戴口罩,远离拥挤、不通风的人群密集地。家长外出回来应该先洗手、换衣服,再接近孩子。
手足口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所以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注意密切观察幼儿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手足口病在症状消失后仍然具有传染性。所以建议手足口病患儿居家隔离两周,再去幼儿园上学。
?
?
?
?
?
?
?
?
如何预防与治疗?
怎么治疗:
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医院输液。
怎么护理:
降温处理: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度或者39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用抗生素!
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餐具要及时消毒,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温馨提醒: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编辑:伍华珍
初审:陈慧英
复审:詹洪燕
终审:肖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cs/14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疱疹性咽峡炎给家长的温馨提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