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宝宝脑炎成植物人6年后开始学说话



刘军连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47810.html

  豆豆在做康复训练。

  丽明的朋友圈停留在年5月。在这之前,她的朋友圈常常出现孩子豆豆的身影。豆豆是个可爱的小男孩,会骑平衡车,爱送妈妈上班,喜欢听妈妈讲故事。不幸发生在年4月底,不到3岁的豆豆连日高烧,诊断为脑炎,经过多日治疗后仍处于“植物人”状态。

  孩子即使救回来,也可能大脑受损,康复希望渺茫,但丽明没有想过放弃。年5月,医院的医护人员常常会看到一个瘦瘦的身影——几乎每天,丽明都会推着豆豆出现在儿科、针灸科、康复科……孩子很争气。在多学科的合作下,豆豆从昏迷中醒来。刚开始醒来时,豆豆还是失明状态,但现在,他能用平板玩益智小游戏,也能够借助助行器独立行走。——最近,他开始学说话了。

  妈妈的本能

  “我不可能放弃我的孩子”

  36岁这年,丽明有了豆豆。人生从此有了软肋,也有了盔甲。

  学会爬、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和所有健康的婴儿一样,豆豆遵照着正常的轨迹在发育、成长。2岁,他会戴着安全头盔,骑平衡车,也在亲子班上,活蹦乱跳、能说会道。

  幸福平静的生活,记录在丽明的朋友圈里。直到年4月底,豆豆发烧了,是脑炎,治疗多日后,豆豆处于“植物人”状态,看上去没有任何康复希望。

  那些天的丽明是惊慌失措的。妈妈的本能,让她有了盔甲。“我不可能放弃我的孩子,必须负责到底。”

  丽明想尽办法为豆豆寻找更好的治疗,了解到当时医院儿科主任陈光福医生是脑神经康复专家后,年5月10日,豆豆转院来到医院。陈光福医生为豆豆制定了一套综合的治疗方案。通过药物、康复训练、针灸以及高压氧结合,同年9月25日,豆豆苏醒了。但由于大脑神经受损,豆豆当时是失明状态,5个月后,在陈光福医生团队和针灸科徐佳主任医师团队的治疗下,豆豆的眼睛也复明了。

  徐佳还记得刚刚见到豆豆的样子。“皮肤是灰褐色的,当时我就跟孩子妈妈讲,我们这个疗法,比一般的手法更重,不然孩子很难醒,他们接受了我们的治疗方案,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徐佳说。

  医生们刚开始给豆豆做针灸时,孩子不哭不闹,没有任何反应。一个星期左右,豆豆开始哭了,然后头可以抬起来,再到坐起来,现在可以借助助行器独立行走。

  儿科、康复医学科、针灸推拿科、高压氧科、特诊科,这6年,丽明推着豆豆每天在这些科室做康复。她表示得到了非常多医护人员的帮助,“他们拯救了我的人生和家庭,是孩子的再生父母,让豆豆有机会回归社会。”丽明说。

  妈妈的坚持

  像个学生随时记下医生的话

  丽明的一天,可能从凌晨2点开始——她会醒来把粥煲好,然后接着去睡。早上5点半左右,她起床,洗碗、洗衣服、做早餐,收拾当天要用的衣服。8时30分,丽明和豆豆出发前往医院,开始一天的康复治疗。

  豆豆坐着轮椅去康复,轮椅上挂着很多个包,分别放着脸盆、小板凳、衣服、水壶等所有豆豆随时要用的东西。“衣服最少要4套,汗巾20条,袜子5双,最少每天换两双,只要出汗了就换。”丽明说,出门时还要带上午餐,医院用微波炉热一下吃。

  一天的康复训练下来,最快18点半能到家,回到家后做饭吃饭,给孩子洗澡、刷牙后,丽明往往会陪着孩子一起入睡,直到半夜醒来煲粥。

  自从豆豆出院后,每一天,母子俩都是这样度过。

  “早上给豆豆喝百香果柠檬果汁,用吸管杯给他喝,他超级喜欢,喊他自己双手拿着杯子喝,他就拿着杯子喝了,很主动喊着拿果汁喝。”

  这是丽明笔记本中的一段话。自从豆豆生病后,丽明就随身携带这一本笔记本,像个学生,随时记录下医生说过的话,她也记录着豆豆康复的点点滴滴。6年来,每年都能写满两本笔记本,孩子康复的所有细节,只要需要,随时可以找到相关内容。

  “尽管生活贫苦,但用最普通的食材,保证孩子的营养。”徐佳说,“医院见过很多家长,她是特别突出的一个,旁人说她倔、说她傻,我觉得她很伟大。”

  针灸推拿科辛康医生给豆豆推拿了6年,看着豆豆从小豆丁,到如今是个9岁的大男孩,体重甚至超过了瘦小的妈妈。“她每天推着车,上面放那么多包,我刚开始问她为什么要带那么多包,太重了,后来我不问了。包里装满了孩子需要用的东西,孩子只要一出汗,她就从包里拿衣服出来给孩子换上,永远干干净净。”辛康说。

  妈妈的希望

  “我希望他将来能回归社会”

  “妈妈和豆豆出去过马路的时候,我们怎么过马路啊,我们要找到斑马线,要看下是红灯还是绿灯,对不对呀?”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眼睛短尾巴,爱吃萝卜和青菜。”

  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就医患者,或许在电梯里遇到过这么一对母子,妈妈推着坐轮椅的孩子,孩子一直听着平板播放的录音,可能是儿歌、小故事。随着电梯的上上下下,声音不断播放,大家安静又好奇,听着一个属于妈妈的声音。

  这对母子就是丽明和豆豆。为了帮助孩子康复,丽明自己录制了儿歌、绘本故事,并融入日常生活,时刻给豆豆播放。豆豆显然非常熟悉妈妈的声音,听录音时,神情专注,需要拍手时,他会拍手,听到喜欢的环节,他也会跟着念。

  他在成长,这一年来,豆豆的认知有了显著提高。丽明说,孩子进入语言爆发期,就像重新长了一回,开始学着说话、学着走路。6年来的辛苦付出,似乎到了一个关键时刻。

  医院儿科王波医生介绍,现在是豆豆坚持康复训练的第6年,豆豆从3岁小朋友长成了大朋友,在妈妈及康复治疗师的共同努力下,豆豆的运动、语言及认知都有了明显进步,日常生活能力也较前提高,会主动示意母亲讲故事,认识亲近的人,偶尔会主动打招呼,能流畅发妈妈音节,能发声主动表达需求等。豆豆现在的情况,已经超出当时想象。

  “我希望他将来能回归社会。”丽明说这句话时很坚定。她今年已经45岁,为了照顾孩子,这6年来都没有工作。常年的治疗以及康复,已经花光了丽明积蓄,而豆豆的康复又需要她24小时待命。“豆豆现在康复进入新的阶段,需要更多的费用,我很希望能有慈善组织或者爱心人士帮帮豆豆。”豆豆刚生病时亲朋好友都已经帮助过,她已没法再借。

  “她很坚强,就是母爱支撑着她,这不是平时生活中一句‘宝宝,我爱你,’这是逆境中的爱。”徐佳说,通过中西医联合救治,豆豆在逐步康复。如果豆豆通过接下来的康复,能够回归社会,妈妈就可以去工作,可以大大减轻家里的负担。

  “我的孩子因我而来,他选择了我,我不能放弃我的孩子。”丽明表示这条康复之路,她一定会陪孩子走下去。

  采写:南都记者李榕

  摄影:南都记者霍健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cs/1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