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淋巴瘤鉴别四例血及骨髓形态分享第



作者:医院检验中心

校审:庄医院

病例1--病例简介

患者,男,35岁,因“白细胞异常”门诊就医,外周血WBC28×,余不祥,临床症状及体征不详,无骨髓穿刺。镜检:淋巴细胞比例占74%,其中不典型淋巴占41%,如下图。

血涂片流式细胞学分析病例2--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7岁。既往体质一般,因“发热5天,发现血象异常2天”入院。门诊以“二系减少待查”收住入院,该患者病史特点如下:患者5天前在家中因受凉后出现发热,无咳嗽咳痰,最高体温39.2℃,曾自行服感冒药(具体不详)症状无好转,2医院住院治疗,查血常规发现血象异常,今来我院门诊,予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0^9/L血小板:27*10^9/L”,拟“血二系异常”收入院治疗。入院查体:T37.9℃,P89次/分,R18次/分,Bp/63mmHg,神志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黏膜轻度黄染,无瘀点瘀斑,胸骨无压痛,两肺听诊无殊,未及明显啰音,心率89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脏触诊不满意,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年07月11日本院

血常规:白细胞:1.08*10^9/l红细胞:4.12*10^12/l血红蛋白:g/l血小板:27*10^9/l

初步诊断:1.二系减少待查急性白血病?继发性血两系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感染性发热3.2型糖尿病

治疗:予注射用头孢米诺钠(罗盛)1.5g静滴q8h,经验性广谱抗菌,覆盖G+及G_菌,并做血培养+药敏,待结果明确指导用药;暂予氨肽素片升血小板及酚磺乙胺注射液改善血小板功能,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调整;对症支持治疗。

血涂片(7.11)

血常规分类如病史所述,另见上述细胞,局部比例20%-30%。

骨髓涂片

骨髓:涂片淋巴样及单核样组织细胞比例增高占9%,并可见吞噬型组织细胞吞噬成熟红、粒细胞及血小板现象。

实验室检查

7.12生化

肌酐

99

60-

尿素

4.07

3.2-7.1

葡萄糖

9.95

3.5-6.1

a-L-岩藻糖甘酶

37

0-4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9-50

尿酸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5-40

肌酸激酶

38

20-

乳酸脱氢酶

7

-

r-谷氨酰转肽酶

71

10-60

甘氨二肽氨基肽酶

68

38-84

碱性磷酸酶

45-

甘油三酯

3.25

0.22-1.80

总胆固醇

2.15

2.90-6.00

白蛋白

30.7

40.0-55.0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27

1.04-3.00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72

0.00-3.10

载脂蛋白AⅠ

0.19

1.00-1.60

载脂蛋白B

0.45

0.60-1.10

总胆红素

44.7

1.7-21.0

直接胆红素

19.0

0.0-6.8

总胆汁酸

16.5

0.0-10.0

白球蛋白比例

1.4

1.2-2.4

总蛋白

53.1

65.0-85.0

球蛋白

22.4

20.0-40.0

脂蛋白(a)

2.9

30.0

α-羟基丁酸脱氢酶

72-

胆碱脂酶

-

游离脂肪酸

-

前白蛋白

72.0

-.0

腺苷脱氨酶

54

4-18

3.08

3.50-5.30

.2

.0-.0

.6

99.0-.0

0.74

0.65-1.50

0.81

0.70-1.50

2.21

2.00-2.60

间接胆红素

25.7

1.7-16.0

7.12TORCH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抗体(IgM)

弱阳性(+-)

阴性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抗体(IgM)

阴性

阴性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抗体(IgG)

阳性

阴性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抗体(IgG)

阴性

阴性

风疹病毒抗体-IgG

阳性

阴性

风疹病毒抗体-IgM

阴性

阴性

巨细胞病毒抗体-IgM

阴性

阴性

巨细胞病毒抗体-IgG

阳性

阴性

弓形体抗体-IgM

阴性

阴性

弓形体抗体-IgG

阴性

阴性

7.12病毒系列

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M)

阴性

阴性

腺病毒抗体(IgM)

阴性

阴性

EB病毒抗体(IgM)

阴性

阴性

柯萨奇病毒抗体(IgM)

阴性

阴性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

阴性

阴性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G)

阴性

阴性

7.12肿瘤系列

糖类抗原CA72-4

1.32

6.0

F/T

0.43

糖类抗原CA-50

7.30

25.0

糖类抗原

29.8

35.0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5.8

10.0

癌胚抗原

1.8

5.0

糖类抗原24-2

1.68

15.0

铁蛋白

0.0

11.0-.8

甲胎蛋白

0.6

10.0

糖类抗原

4.3

37.0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0.28

4.00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0.12

0.90

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

1.2

2.5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2.4

7.0

7.12

超敏C-反应蛋白

47.7

8.0

7.12凝血系列

凝血酶原时间

14.4

11.0-14.0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66.3

22.0-43.5

凝血酶时间

20.1

14.0-21.0

纤维蛋白原

1.6

2.0-4.3

D-二聚体

40.59

0.55

国际标准化比值

1.22

0.80-1.20

转归:

患者从本医医院,做了病理,可惜没有拿到病理结果。后因疾病进展又返回本集团,很快死亡。

在本院住院期间,TCR基因重排阳性,流式未见单克隆B细胞,T细胞未见明显表型异常(现有抗体)。

医院出院诊断:慢性活动性EBV感染,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噬血细胞综合征。

病例3--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83岁。因“反复发热伴三系减少1月,再发1天”入院。急诊以“”收住入院,该患者病史特点如下:患者于1月前在家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稍感乏力,医院就诊,考虑“中暑”,予“抗感染、输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期间查血常规示血三系轻度下降,未进一步诊治。1月来患者时有乏力感,未复查血常规。1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医院就诊,提示体温41℃,予抗感染及退热等对症处理,效果欠佳,出现一过性昏迷,无角弓反张,无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唤醒后对答尚切题,遂转来我院急诊,予退热、抗感染等对处理,体温下降至正常,查血常规示三系减少,予“吉粒芬针ug”升白细胞治疗,患者三系减少原因不明,为进一步诊治收治我科。入院查体:T36.3℃,P78次/分,R18次/分,Bp/63mmHg,嗜睡状,呼之能应,对答尚切题,胸骨无压痛,肺部听诊未及啰音,心律不齐,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未及包块,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年08月15日

血常规(本院):WBC1.4×10^9/L,N66%,RBC3.32×10^12/L,Hb97g/L,PLT85×10^9/L;年08月15日

头颅+肺腹部CT(本院):左枕叶区小软化灶,轻度脑老年性改变。右肺上叶前段微小结节;两侧胸膜反应。心影饱满,升主动脉轻度扩张。上腹部CT平扫未见异常。两肾多发囊肿。

初步诊断:1.血三系减少待查: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血三系减少?2.感染性发热3.肺结节4.两肾囊肿

治疗:予头孢米诺1.5静滴q8h兼顾广谱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并送检血培养指导用药;维生素B12低,予维生素B12针0.5mg肌注qod补充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血涂片(8.16)

血涂片印象:有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约2×(±0.5×),上述不典型淋巴细胞约占10%±2%

骨髓涂片

骨髓:涂片组织细胞易见,并可见吞噬型组织细胞吞噬血小板、粒细胞及成熟红细胞现象。一类异常细胞占6%。

相关实验室检查

0816血常规及生化

血型

"A"RH+

红细胞压积

0.31

0.40-0.50

结果

已复核

白细胞计数

7.6

3.5-9.5

红细胞计数

3.45

4.30-5.80

血红蛋白

-

平均红细胞体积

88.5

82.0-.0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29.4

27.0-34.0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

血小板计数

54

-

淋巴细胞比率

0.04

0.20-0.50

中性粒细胞比率

0.88

0.40-0.75

淋巴细胞绝对值

0.30

1.10-3.20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6.69

1.80-6.30

红细胞分布宽度

14.9

16.0

血小板分布宽度

16.8

10.0-20.0

平均血小板体积

9.3

6.5-13.0

单核细胞比率

0.08

0.03-0.10

嗜酸细胞绝对值

0.00

0.02-0.52

嗜酸细胞比率

0.

0.-0.

嗜碱细胞绝对值

0.00

0.00-0.06

嗜碱细胞比率

0.00

0.00-0.01

单核细胞绝对值

0.61

0.10-0.60

血小板压积

0.05

0.11-0.28

0816血常规及生化

肌酐

60-

尿素

8.54

3.2-7.1

葡萄糖

7.30

3.5-6.1

a-L-岩藻糖甘酶

23

0-4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34

9-50

尿酸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92

15-40

肌酸激酶

20-

乳酸脱氢酶

-

r-谷氨酰转肽酶

22

10-60

甘氨二肽氨基肽酶

48

38-84

碱性磷酸酶

59

45-

甘油三酯

0.48

0.22-1.80

总胆固醇

2.84

2.90-6.00

白蛋白

32.4

40.0-55.0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21

1.04-3.00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05

0.00-3.10

载脂蛋白AⅠ

0.83

1.00-1.60

载脂蛋白B

0.38

0.60-1.10

总胆红素

7.8

1.7-21.0

直接胆红素

3.5

0.0-6.8

总胆汁酸

18.3

0.0-10.0

白球蛋白比例

1.2

1.2-2.4

总蛋白

60.1

65.0-85.0

球蛋白

27.7

20.0-40.0

脂蛋白(a)

14.3

30.0

α-羟基丁酸脱氢酶

72-

胆碱脂酶

-

游离脂肪酸

-

前白蛋白

.0

-.0

腺苷脱氨酶

34

4-18

3.97

3.50-5.30

.6

.0-.0

.6

99.0-.0

0.86

0.65-1.50

0.48

0.70-1.50

2.20

2.00-2.60

间接胆红素

4.3

1.7-16.0

0816

网织红细胞百分率

1.1

0.5-1.5

0816

免疫球蛋白G

10.10

7.51-15.60

免疫球蛋白A

3.06

0.82-4.53

免疫球蛋白M

0.86

0.46-3.04

补体C3

0.85

0.79-1.52

补体C4

0.26

0.16-0.38

抗溶血性链球菌O

30.0

.0

类风湿因子

20.0

20.0

超敏C-反应蛋白

.0

8.0

0816

糖类抗原CA72-4

2.00

6.0

F/T

0.22

糖类抗原CA-50

3.97

25.0

糖类抗原

10.5

35.0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2.3

10.0

癌胚抗原

1.3

5.0

糖类抗原24-2

1.45

15.0

铁蛋白

.3

11.0-.8

甲胎蛋白

2.7

10.0

糖类抗原

4.3

37.0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5.16

4.00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1.14

0.90

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

0.8

2.5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3.1

7.0

0816

3.4

11.0-30.0

叶酸

4.2

3.1-19.9

维生素B12

75

-

铁蛋白

.3

23.9-.2

补充资料及转归:

骨髓活检:提示骨髓增生较活跃伴淋巴细胞比例略增高,请结合临床。

本院住院期间,TCR-IGH重排检查均为阴性。

本院骨髓细胞免疫学分型:未见明显单克隆淋巴细胞。

症状稍好转出院后1月复查,血像恢复正常,患者无发热及其他不适。

病例4--病例简介

患者,男,25岁,因“白细胞数量增多”于血液门诊就医,5天前曾寒战高热,温度最高达到39.5℃,后于当地门诊按感冒输液治疗,症状好转,今体温正常,白细胞数量13.13.浅表淋巴结不详,流行病学史不详。

外周血涂片(12.18)

血涂片:不典型淋巴占25%±3%

外周血分类如下:

当日肿瘤系列:

次日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医学细胞平台讨论摘要:

高建军--医院细胞室-02-8:22:58

郑瑞--医院?异型淋巴细胞。如果EB高,且异型淋巴细胞≥15%,可以传单。

窦心灵--医院-02-8:27:44

郑瑞--医院?例1:异淋增多,传单待排;例2:淋巴瘤伴噬血现象,不排除间变大T淋巴瘤;例3:淋巴瘤骨髓侵犯;例4,异淋增多,传单待排。

茹进伟--医院-02-8:33:56

郑瑞--医院?郑老师好,开年第一例……太丰富了,1反性性淋巴,2淋巴瘤,3淋巴瘤,4反应性淋巴

茹进伟--医院-02-8:33:56

郑瑞--医院?郑老师好,开年第一例……太丰富了,1反性性淋巴,2淋巴瘤,3淋巴瘤,4反应性淋巴

潘连连--医院三门湾分院-02-9:40:02

郑瑞--医院?郑老师开门红呀???1.倾向传单2淋巴瘤可能3.淋巴瘤4.传单

陈素梅--医院-02-:19:38

郑瑞--医院?例1:传单;例2:淋巴瘤T/NK伴噬血现象,不排除间变大T淋巴瘤;例3:侵袭性NK淋巴瘤;例4,传单可能,LGL待排。

林慧君--医院-02-:26:48

郑瑞--医院?郑老师内容丰富,图片清晰。1.异淋增高,考虑传单;1.淋巴瘤伴嗜血;3.淋巴瘤骨髓侵犯;4.考虑传单

胡光雪--安徽省芜湖市五院-02-:44:22

我也猜一下,1.异淋(性质不能确定)LPD.2.异淋(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3.异淋(肿瘤性),淋巴瘤骨髓浸润伴噬血。4.异淋(反应性)。传单。

甘天文--贵州省医院-02-:50:47

1.4考虑传单,2.3淋巴瘤可能

郑瑞--医院-02-:42:35

先说第一个病例,这个病例我是先知道结果再回头拍的血涂片!很显然拿来分享是因为这些细胞不易和异淋(反应性)鉴别。不像庄老师后来说的,拍摄角度问题,我是好不容易才找到几个不像反应性的异常淋巴(核仁清晰可见),其他的就像图片的那些异常大淋巴细胞(似异淋),其实仔细观察,这些大细胞不易看到胞浆颗粒。

病例二,骨髓相对比较容易判断,只是流式这类细胞的表型没有明显异常,T细胞4/8比例没有明显异常,可能我们的抗体不够多也有关系,不能把异常的那群T细胞单独拎出来分析。这个患者,我当时看了骨髓觉得胞浆颗粒还是比较容易看到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易见,首先考虑EB或其他感染继发的可能性大,建议临床做了病毒系列及基因重排分析,重排TCR单克隆阳性。后转院病理证实了EBV+T/NKLPD,已到淋巴瘤阶段,进展迅速!

病例三,出乎所有人意料!我也不例外!不管是骨髓还是外周血这类异常细胞还是比较“恶像”的,虽然外周血很少,但骨髓中比较容易可见到胞体较大、胞浆深蓝、核仁明显的异常淋巴细胞,且伴有噬血现象。我当时首先考虑淋巴瘤,建议临床做了各项淋巴瘤有关检查,但流式没有发现异常淋巴细胞克隆,重排阴性,后因患者要求自行出院,本以为他没希望了,一个月后复查是一个人过来的,各项指标及身体状况正常,出乎意料!

最后一个,是一个典型的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表现,后来的亚群分析也符合。

淋巴瘤是要综合诊断的,单拿形态考大家不科学!这就是我的一句话感想谢谢各位!

欢迎到君安医学细胞平台下载更多资料并参与交流。

长按图片识别







































治疗白疗癜风用那些药
治疗白疗癜风用那些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cs/9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