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脑炎的头颅MRI表现



      1997年1月至1999年4月间某医院收治15例疱疹性脑炎患者,其中10例进行了头颅ct、mri检查。现将其头颅mri表现、mri增强扫描以及快速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技术检查结果分析如下,以探讨其对疱疹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22~66岁,平均40岁。病毒免疫学检测(elisa双抗夹心法)确诊为单纯疱疹疱疹性脑炎(hse)2例,巨细胞病毒脑炎(cmve)1例(产后15天发病),疑似hse 1例,疑似柯萨奇疱疹性脑炎1例,其余5例不能确定病毒分型。全部病例均符合疱疹性脑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昏迷2例,发热9例,头痛5例,癫痫发作6例,精神症状6例,头晕1例,肢体瘫痪4例,失明1例,脑膜刺激征2例。所有病例均在住院2天内作脑脊液(csf)检查,并在2周后复查1~2次csf。第1次查csf,有颅内压增高7例,白细胞增多5例(14~30)×106/l,红细胞增多7例(50~600)×106/l ,蛋白增高6例(0.70~3.0 g/l)。最后一次复查csf,颅内压增高5例,白细胞增多2例(14~80)×106/l,红细胞增多5例(30~100)×106/l,蛋白质增高1例(1.0 g/l)。呈好转趋势。1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2例昏迷病人在病程5~6天后神志清醒。6例有精神症状的病人治疗后明显好转,4例遗留轻、中度记忆力减退。6例癫痫患者均在急性期得到控制。4例瘫痪病人中3例在病程两周内肢体肌力迅速恢复至v级,另1例是发病后3月转来我院治疗13天,瘫肢无明显恢复。2例颅神经损害在病程两周内恢复。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philips gyroscan t5-nt型mri扫描机。常规行t1、t2加权像。t1加权像(t1 wi)采用tr 481~500 ms,te 13 ms;t2加权像(t2wi)采用tr 3953 ms,te 100 ms,tse 15 ms;flair采用tr 5000 ms,te 110 ms,tse 18 ms;增强造影剂采用磁显葡胺(gd-dtpa),用量9.38 g/人。

  2 结 果

  本组10例均行头颅ct检查,其中6例未见异常,4例可见病灶7个,此4例头颅mri发现病灶13个,且病灶范围大而清晰。

  头颅mri检查10例,其中9例在发病后4~12天检查,1例在发病3个月后检查。结果2例未见异常,8例发现病灶;病灶单发者2例,多发者6例;累及单侧3例,双侧5例;病灶位于脑叶6例,丘脑2例,脑干3例,基底节4例,放射冠、胼胝体部和侧脑室旁各1例,第三脑室室管膜区1例。引起侧脑室扩大1例,合并脑膜炎2例。1例中线轻度向病灶对侧移位,1例病灶侧侧脑室前角轻度受压。头颅mri有阳性发现的8例中,3例病灶信号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4例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1例确诊为hse的病人头颅mri(图1)表现为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内可见更高信号为炎症合并出血。第1次头颅mri扫描最大病灶范围自2.1 cm×0.8 cm~6.0 cm×4.9 cm不等,病灶多呈斑片状或大片状。有7例在第1次mri 检查后6~30天行第2次头颅mri检查。所有病例在两次mri检查之间,病情均有好转。1例两次头颅mri均未见异常。1例病情完全恢复,但t2wi病灶轻度扩大(2.1 cm×0.8 cm增至2.1 cm×1.8 cm)。1例遗留轻度记忆力减退,双侧丘脑病变完全吸收,其余部位病灶部分吸收。1例hse遗留中度记忆力减退,其颞叶病灶呈软化趋势。其余3例随病情好转,其病灶部分吸收。

  图1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e) 病灶位于左颞叶,岛叶,海马。

  病灶与豆状核外缘有清楚界限,凸面向外,边缘如刀割样,其内可见小片状出血信号。

  8例病人行gd-dtpa增强扫描,1例病灶明显强化,1例病灶轻度不规则小片状强化,伴病变区部分蛛网膜强化,1例病变区脑膜明显强化,其余5例均未强化。5例行flair扫描,与t2wi相比,病灶十分清晰,其信号与周围正常组织对比明显,易于辨认,病灶范围明显增大,边缘整齐(图2)。特别需要指出的是,3例在mri t2wi上有7个可疑信号,不能确定为是正常组织还是病灶信号,在flair像上能确认上述信号为病灶信号。本组病例flair像上未比mri t2wi像发现更多病灶。

  图2 flair左额、颞叶病灶信号清楚,边缘清晰,病变范围扩大。

  3 讨 论

  本组10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6例未见异常,4例显示不同程度病灶。但病灶数目、病灶范围、病灶分辨率均不如头颅mri显示清楚。特别是脑干、小脑处病灶。在疱疹性脑炎mri检查较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疱疹性脑炎可累及脑叶、脑干、丘脑、小脑、基底节区、放射冠和胼胝体,以灰质为主,白质可同时受累。本组1例显示双侧脑室、第三脑室室管膜、双侧尾状核、丘脑、中脑、桥脑被盖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15天后复查显示相当于第三脑室处见小结节状稍长t1、长t2信号,病变明显强化,第三脑室室管膜亦见强化,其余病灶吸收。病灶累及第三脑室室管膜区尚未见有文献报道。

  由于炎症一开始就引起病变部位的生理化学变化,使na+、k+、ca2+比例失调(正常时为25∶1∶1),渗透压升高,局部温度升高,组织ph值降低(酸中毒)。因此既使炎症很轻微,较早期即可在mri t2wi出现异常信号,且多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炎症渗出液以浆液性为主时,t1、t2弛豫时间明显延长。当渗出液内蛋白较多时,t1延长时间缩短,则呈t1wi稍低信号[1]

  hse早期诊断及早期抗病毒治疗对预后有决定性意义。本组2例确诊为hse的mri均只累及颞叶、岛叶和海马,双侧和单侧损害各1例。其中1例头颅mri显示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内可见更高信号,为炎症坏死合并出血。该例csf中红细胞增多达600×106 /l,与出血性坏死的病理表现一致。近年来国内外ct、mri研究发现 hse有一特征性表现,即病灶与豆状核外缘有清楚的界限,凸面向外,边缘如刀割样。考虑与病毒感染不侵犯豆状核有关[2]。本组2例hse均有此表现(图1)。

  增强扫描的理论基础是病变造成血脑屏障的破坏。单侧病变占位效应显著而缺乏增强,通常认为是疱疹性脑炎的诊断依据[3]。疱疹性脑炎的增强表现变化很大,从不增强到弥漫性增强,其中hse以线样成脑回样增强最为常见,偶尔也呈类环形增强[4]。本组8例行头颅mri增强扫描者,5例病灶没有增强,另外3例则分别表现为病灶明显强化,少许轻度不规则小片状强化,部分脑膜轻度强化,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flair是mri检查中的一项新兴技术。国内对其临床应用报道很少。其原理是利用各组织的t1值不同,采用一定的技术产生csf信号为零的极重度t2加权像。flair抑制了csf信号,从而可避免csf产生的部分容积效应及流动性伪影干扰病灶的显示,且病变与周围背景组织的对比度有明显提高,因而比mri t2 wi显示病灶更清晰。 本组病例中有5例行flair检查,与t2 wi相比,病灶数目没有增加,但在flair像上,病灶显示更清楚,信号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区别,病灶范围明显扩大,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其中,1例在同一帧t2 wi上有5处病灶,各个病灶信号不一致,有明显的高信号病灶,也有部分病灶显影浅淡模糊,边缘不清,不易确定是病灶还是正常组织,极易漏诊。但这些病灶在flair像上均显示清楚,信号强度基本一致,与周围正常组织形成明显对比,极易辨认。

  观察头颅mri的动态变化,我们发现疱疹性脑炎随病情好转,病灶有所吸收,但在短时期内吸收不完全,急性期1~3个月后即可形成软化病灶。文献报道,儿童脑炎急性期后6个月~6.5年复查头颅mri,13/14的病例仍有异常信号[5]。但也有文献报道,经过无环鸟苷治疗的成人脑炎很少遗留异常信号[6]。疱疹性脑炎的头颅mri改变尚待长期随访研究,以便为临床提供更多资料。

  本研究认为不论在病灶数量、范围和清晰度方面mri较ct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疱疹性脑炎病灶多不增强,flair技术可以更清晰地发现病灶。hse在mri显像上有其特征性表现。特别结合flair技术有助于疱疹性脑炎的早期诊断。

 








































































































































































































































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yw/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