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副中药,治愈了我妈的带状疱疹
全文共字,揭秘纯中药治疗带状疱疹。
前几天,我妈得了带状疱疹。
共吃了15付中药,平均一付药40元,好了。
没留下任何后遗症。
带她看病的过程中,我发现得“带状疱疹”的人真多啊!
关键是:很多人得了这个病,完全搞不清该到哪个科、该用啥法儿治。
有人去神经内科,有人去皮肤科,有人去骨科……
有人抹外用药,有人吃抗病毒药,有人吃止痛药,有人输液,有人做手术……
最后,不管找谁,不管用啥办法,看似疱疹都治好了,但大多数人的患处留下了绵延数年的“神经痛”,痛苦不堪。
为了治好遗留的神经痛,很多人又是吃药又是输液,有的扎了小针刀阻滞神经,有的甚至上手术台做了“射频治疗”……
相比之下,我很庆幸当医疗记者这13年中,结识了大量靠谱的医生。当家人生病时,才能第一时间“找对医生看对病”。
所以,我要把这段求医经历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4月29日,我接到了我妈的电话。
“县医院让我办住院手续,说我的带状疱疹特别严重,有可能得做手术……”
我大吃一惊。仔细询问才知道:早在半个月前,我妈就觉得一侧头痛。
“像针刺一样,还火烧火燎的。”
她以为是小毛病,没跟我提,医院神经内科看病。
医生很笃定地说:是偏头痛。
开的芬必得、甲钴胺之类的药物一吃上,确实不咋疼了。
她当时以为病好了,其实只是这些止痛药暂时麻痹了神经,感觉不到痛而已。
果不其然,药一吃完,被掩盖了好几天的问题就暴露了:她痛得天旋地转,“就跟有人拿着剪刀,不停剪我的头。”
第二天早上,额头突然冒出几个大泡。
医院。神经内科和皮肤科的医生都说:这是带状疱疹,需要住院。
“住哪个科都行。”
就是这句话,让她不知道咋选择,这才打电话问我。
这一点我解释一下:医院的医生不靠谱,实在因为带状疱疹,算是个“交叉学科”疾病。
从表面看,得了带状疱疹,不过是皮肤表面长了一排成簇的水疱。
但大家有所不知:这不是普通的水疱,它们很嚣张地侵犯了神经,这才导致患者出现“针扎般、火烧火燎、难以忍受的跳痛”。
所以,神经内科在治这个病,皮肤科也在治这个病。
难就难在:发病初期,很多人仅觉得局部疼痛,皮肤表面又没出水疱,所以很容易误诊。所以我妈这样的,以为自己是偏头痛的,很常见。
我在电话里告诉我妈:这病治不好以后可能会一直疼!立即来郑州,带你找个靠谱的专家!
我妈一点都不敢耽误,第二天凌晨5点出发,到郑州找我。
那天是周四,恰逢我的师父大人、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脑病科宫洪涛教授坐诊。
望闻问切后,师父提前给我妈打“防疫针”:“你吃完我开的这几付药,脸上、头上可能会长出来更多,也比现在更痛,但是——
不管再痛,你都不能吃止痛药,只能忍着,直到所有疱疹都发出来。能接受这个理念不?”
我妈一脸错愕:“我就是因为痛得受不了,才来看病。听这意思,咋还越治越痛?”
师父解释说:你现在看到的,只是皮肤上长出来几个疱疹,但医生要考虑,为什么会长疱疹?
中医有句话:有诸内必形诸外,意思就是,身体内部先出问题了,皮肤表面才有症状。
中医还有句话:不通则痛。如果体内的道路不通了,垃圾排不出去了,就会淤堵。
时间一长,淤堵的垃圾多到一定程度,就要硬“拱”出一条路,好让垃圾有通道排出体外。具体‘拱’哪,完全随心意。
所以,同样是带状疱疹,你会看到有些人出在胸部、腹部、背部;你的却出在额头和头发里。
位置虽然不一样,病机却一样。
从不是出口的地方,硬“拱”出来一条新路,能不痛吗?
但是,我们不仅不能阻止它‘拱’出来,还要帮它一把,帮着把所有垃圾彻底发出来。
否则,遗留在体内的垃圾,有朝一日还会想方设法找通道‘拱’出来,后患无穷,疼痛也会长久不愈。
“只能忍下现在的剧痛,才能彻底避免以后再也不痛。”
这番又打比方、又比手势的解释,听得我妈频频点头。她说,一定好好吃药,好好配合。
法半夏15克干姜15克茯神30克生白术30克炒僵蚕20克制南星9克吴茱萸4克桂枝20克细辛4克炙甘草15克鸡血藤30克黄芪30克
师父仅开3副药,叮嘱道:熬药时,加3片生姜当药引子。
吃药当晚我妈痛得龇牙咧嘴,翻腾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她的头发里和额头上果然又冒出了几个大疱疹:发出来了。
我赶紧给师父汇报,他嘱咐:这两天应该很难熬,让她白天多睡觉。
可我妈哪睡得着,她捂着头,坐也不是,躺也不是,那种难受得左右不是的样子,真是一言难尽。
我妈试探地问我:能不能吃一片芬必得止痛啊?
我发信息问师父。
他委婉地说:这个过程确实剧痛啊!但就像出疹子,如果发不出来,造成的神经损伤会更严重,疼痛周期更长。
末了,他让我联系之前找他看带状疱疹的粉丝“沙莎”,请她给我妈分享经验。
俩人很快通上话。
沙莎说,当时她的带状疱疹长在腰上,痛得不敢穿衣服。但是,她强忍着没吃止痛药,痛了几天后,就一天比一天缓解。
沙莎的话,给了我妈很大的信心,她决定也不吃止痛药了。
继续忍。
第三天我妈头上又冒出来3个大疱疹,但疼痛明显减轻。其中一个大疱疹,溃破了。
3副药吃完,额头长出很多新疱疹
师父交代:不能用任何外用药擦拭,慢慢自己就会收口。另外,要多睡觉,能缓解疼痛。
第四天没再冒新疱疹,之前发出来的疱疹,都陆续收口了。
师父判断:已经进入稳定期,不再继续发了,开始调药方,收口。
把桂枝、细辛去掉,换上炒杏仁、生薏仁、玄参。
我妈一听收口后就没那么痛了,当天下午3点,迫不及待喝了第一汁药,临睡前喝第二汁药时,她惊喜地发现:已经没那么痛了。
这天夜里,她睡了个好觉。
第五天水疱明显收了,溃破的也结痂了,疼痛大减。我妈也来精神了,挽起袖子说要给我下厨做饭。
换药方后,只吃1副,疱疹就开始收了
第六天所有的水疱都瘪了,我妈美滋滋地领着喜宝出去玩了。
第七天除了头皮还痛,脖颈一点都不痛了,脸上和头上的泡都结痂了。
看到疱疹都结痂了,师父说,该换药了
师父决定第三次调药:去掉吴茱萸、黄芪、生薏仁、玄参等药物,增加了党参、茯神、炒山药等药物。
这一次的药方,以通经络、止痛、恢复整体功能为主。
新药方刚喝一天,我妈惊喜地说:“如果昨天是10分痛,今天就剩五六分痛了!”
3天药一喝完,我妈说“只剩三四分痛了。”
皮损面积越来越小,疼痛也越来越轻
师父第四次调药:加黄芪20克,皂刺20克。
依然3副。
药吃完后,我妈说“只剩一两分疼痛了。”
师父说,为了避免留下神经痛的后遗症,还要再调一次药:去掉党参、茯神、炒山药、炒杏仁等,增加桂枝、干姜、茯苓等。
这次药吃完,水疱的痂基本脱落干净,再也不痛了。
吃药第15天,基本好了
“停药吧。”
我找出5张方子算了一下,前后吃了15副药,共花费元。
停药后一周,完全好了
此时此刻,除了庆幸,还是庆幸。
写这篇文章,一是衷心赞叹我师父宫洪涛医术精湛,无论疾病进展到哪个程度,都在他掌控中,他担得起“用药入神”这4个字。
也多亏了他,我妈才能很快痊愈。
二是提醒跟我妈一样的中老年人:
一旦身体某个部位频繁出现“闪电”般刺痛或灼烧痛,应该考虑带状疱疹的可能。
很多疾病都是这样,如果能在早期及时发现,对症处理,就能得到一个特别好的结局。
千万不要认为带状疱疹是个小毛病,“皮疹好了,就不痛了”。
有太多人因为没找对医生、没用对方法,最终留下了漫长且痛苦的“遗留神经痛”,治疗代价更大、更痛苦。
最后,希望大家动手将这篇文章转发给更多人,让更多得了“带状疱疹”的人,不再迷茫走弯路。
END
点亮在看,把干货分享出去~
喜姑娘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yy/12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科大揭示人类疱疹病毒基因组包装关键机
- 下一篇文章: 育婴秘籍孩子发烧了疱疹性咽峡炎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