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所致的神经病变



概述

因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单神经病变和神经根病变。

病因

由潜伏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再激活所致的感觉神经节细胞及其周围神经轴突的局限性炎症过程。

发病机制

水痘为发生于先前感染过带状疱疹(水痘)的患者。

在最初水痘发作数十年后,潜伏在感觉神经纤维的病毒再激活导致带状疱疹发作。

年龄大于60岁其他方面正常患者的发作频率是其他患者发。病的2-3倍。

存在血液肿瘤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发作更常见。

临床特征

皮节分布区疼痛,持续4~6周。

疼痛发作后数日至2周,受累皮节出现水疱状皮疹。

往往只有1个脑神经感觉支配区或1个脊髓皮节单侧受累,第V脑神经和胸髓水平的任何脊神经都是常见的受累部位。

高达30%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相关肌节的肌肉无力。

高达40%的60岁以上患者皮疹消退后可出现持续性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V脑神经支配区的损害可能与脑血管炎症相关,会产生中风综合征。

第Ⅴ脑神经的损害可产生Ramsay-Hunt综合征:面瘫、外耳道疱疹。

可能在未出现皮疹的情况下出现典型的疼痛模式:无疹性带状疱疹。

诊断

病史

脑神经或脊神经根支配模式突发的非刺激性持续性疼痛。

疼痛发作后数日至1周,疼痛区域出现水泡性皮疹。

受累神经支配的肌肉(包括腹壁)可能会出现局部肌肉无力。

体格检查

与受累脑神经或脊神经感觉支配区相对应的单侧水疱性皮疹。

最多可累及3个相邻皮节。

受累神经支配肌节肌肉无力。

辅助检查

通常可以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确定诊断。

进行脑和脊髓磁共振成像(MR)检查,评估临床障碍的其他原因。

如果可以进行检查,受累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检查和针刺肌电图会出现异常,有时运动神经传导检查也会出现异常治疗。

治疗

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发作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口服皮质类固醇,可以减少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可能,但支持的文献强度有限。

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阿米替林)、镇痛药物和局部利多卡因贴片,可改善最初发作时的疼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yy/1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