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烷胺及结构类似物药理作用
金刚烷胺是饱和三环癸烷的氨基衍生物,年首先被发现其具有抗病毒作用,用于亚洲A型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年在美国上市,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的抗流感病毒药物。金刚烷胺也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引起的神经障碍,治疗带状疱疹和带状孢疹后的神经痛。近年来,研究者对金刚烷胺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和修饰,合成了一系列的金刚烷胺的类似物,研究该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构效关系,得到疗效优于金刚烷胺、且毒副作用小的化合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金刚烷胺类似物有金刚乙烷、曲金刚胺、金刚溴胺及美金刚等,这类化合物主要用于病毒感染、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1、金刚烷胺的药理作用1.1抗流感病毒作用
金刚烷胺为离子通道M2阻滞剂,通过阻断M2离子通道蛋白组织病毒脱壳,使病毒RNA不能释放到细胞质中,病毒的早期复制被中断,从而起到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因为离子通道蛋白为A型流感病毒所特有,所以金刚烷胺只具有抗流感A行病毒的活性,而对B型无效。
金刚烷胺预防性用药后有明显保护作用,研究证明,每日服用金刚烷胺mg,可阻止50%-90%受试者发生实验性和自然性A型流感病毒感染,医院的流感感染,并降低流感暴发流行。每日低剂量(mg)能减少青少年A型病毒的发生率。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主要有神经质、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轻微头痛等。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和呕吐。
1.2抗帕金森病作用
金刚烷胺具有抗帕金森病(PD)作用,它是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拮抗药,离体研究表明金刚烷胺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临床观察可见金刚烷胺有助于治疗顽固性运动障碍。主要不良反应是精神错乱、幻觉、失眠、多梦,程度较轻,一般不影响临床使用。金刚烷胺与其他抗PD药物联用有可能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与抗胆碱药物合用尤其常见,临床多主张单独应用。
1.3金刚烷胺的其他用途
有研究表明,在可卡因的戒断治疗中,金刚烷胺和溴隐亭疗效相似,毒性似更低。但其作用可能随时间而降低,2~3周后剂量可能还要增加。
氯氮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之一,流涎是临床常见的副作用,用金刚烷胺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起效时间最早2d,最迟14d。
2、金刚烷胺类似物的药理作用2.1金刚乙胺
将盐酸金刚烷胺的NH2用乙胺基代替得盐酸金刚乙烷,该药由美国Bristol-MyersSquibb公司研发,年首次在法国上市,年美国批准用于预防和治疗A型流感病毒感染,也是M2离子通道蛋白抑制剂,临床疗效优于金刚烷胺,且不良反应小于金刚烷胺。
2.2曲金刚胺
抗病毒药物盐酸曲金刚胺可是DNA和RNA病毒失活,尤其能抑制1型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还能抑制HSV诱导的细胞病变和阻断HSV细胞表面的吸收,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1%的曲金刚胺软膏已在欧洲的几个国家用于治疗HSV感染。研究表明,曲金刚胺对唇疱疹病毒疗效显著。
2.3金刚溴胺
是抗病毒和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作临床外科手术的消毒剂,也可用作粘膜和皮肤感染的抗病毒和抗真菌药物。
2.4索金刚胺
是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单纯性疱疹II型感染。
2.5美金刚
由德国Merz公司研发,于年在德国上市,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用于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药物。作为首个用于治疗晚期阿尔茨海默病的N-甲基-D-门冬氨酸(NMDA)拮抗剂,美金刚可延缓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盐的释放,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代表了一个全新的痴呆症治疗药物类型。美金刚和金刚烷胺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在于美金刚3为和5为有甲基取代,金刚烷胺虽然也具有与美金刚近似的NMDA受体拮抗作用,同时金刚烷胺还具有增强多巴胺能申请传导和抗谷氨酸的活性,但是实验证明金刚烷胺在脑内的浓度远低于美金刚,而且复杂不清的作用机制也使金刚烷胺没能成为AD治疗药物。
据文献报道,年前我国家禽生产中很少使用抗病毒西药,但自0年流感在全国迅速流行后,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抗病毒西药去预防和治疗禽流感。据了解,金刚烷胺、利巴韦林是家禽生产中较常用的抗病毒西药。由于金刚烷类等人用抗病毒药移植兽用,缺乏安全有效的实验数据,用于动物病毒性疫病不但给动物疫病控制带来不良后果,而且影响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政策的实施。因此,金刚烷胺的应用所引起的副作用逐渐显现。
北京华安麦科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yy/7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检验报告怎么看
- 下一篇文章: 生二胎,更要注意孕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