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小常识



和手足口病相比此病不容易出现重症

  

“这种病是儿科常见病!”专家介绍说,这种病一年四季都有,以夏秋季最为高发。今年接诊的患儿情况与往年相似,并无暴发迹象。“大家有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也正常,一般人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传言迷惑。”专家说,手足口病已经被大部分家长熟知,而了解疱疹性咽峡炎的人并不多。“这个病每年都会有,5月至7月是高发期,和气候有一定关系。”专家解释,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手足口病在病原学上有关联之处,都可以被一种简称为EV71的肠道病毒引发。但它并非手足口病,也不在疾控部门监控的传染病之列。

  那么,疱疹性咽峡炎有没有像网上说的“严重情况可引发脑炎、心肌炎”,甚至导致死亡的可怕后果呢?

  专家表示,任何病毒感染都有引发脑炎、脑膜炎和心肌炎的可能,这主要还取决于孩子的体质水平。只要孩子发病后及时就医,家长就不必太过担心甚至恐慌。和手足口病相比,疱疹性咽炎更不容易出现重症,“临床很少引起严重表现。”

  孩子发病之初常会出现高热难退、不肯吃饭等症状

  然而,由于在症状以及高发时间段上有部分重合性,很多不明就里的家长很容易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混淆。张镁硒说:“两种疾病虽然相似,但也容易区分。作为家长不要去   如果是手足口病,一般会有和手足口病患者的接触史,比如周围的小朋友有人患有手足口病。同时,手足口病的发病很快,最开始也可能是口腔内有疱疹,但接下来两天,马上会发展到手、脚甚至躯干上都出现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一般局限在口腔内,发病后2—3天,手、脚上也不会出现疱疹。“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性疾病,和手足口一样,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这和患儿自身的抵抗力有很大关系。像所有的病毒性疾病一样,自然环境里存在各种病毒,抵抗力差的小孩容易感染。”张镁硒提醒,疱疹性咽峡炎在发病之初,孩子常常高热难退,不肯吃饭,情绪也不好,而且还流口水,口咽部会出现疱疹。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就医。

  那么预防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办法呢?

  应让儿童远离感染源,勤洗手、勤消毒,室内多通风,切断感染途径。同时,补充营养,适量摄入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而已经感染的儿童,要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幼儿园,以免传染给他人。

  在饮食上,因为咽部疼痛,吞咽困难,可多吃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比如:牛奶、米粥、果汁等,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吃辛辣、甜腻或油炸食品,还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另外,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口服维生素C及B等。

崔玉涛访谈——疱疹性咽峡炎

崔玉涛访谈疱疹性咽峡炎爆发

-06-:56

  

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组肠道病毒      问:疱疹性咽颊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崔玉涛: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肠道病毒分很多种,什么埃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等。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类病毒造成的,绝对不是一种,是一类病毒。      问:严重了就是手足口病吗?   崔玉涛:对,手足口,手脚也有疱了,光嗓子就是疱疹性咽颊炎,他们是一类病毒造成的。         为什么会突然发高烧?   病毒来得快,反应强烈      问:为什么会一下子就发高烧?   崔玉涛:因为这种病毒来得快,反应强烈,一定时间后会自然消失,所以我们管这种病叫自愈性疾病,一来就会高烧,39、40度,恨不得上午还好着呢,下午孩子就开始蔫,蹭就发高烧了。         病程是如何发展的?   从病毒增生到自然消退      崔玉涛:整个的病程就是病毒复制期,病毒复制期一般3—5天。什么叫3—5天复制期,就是它在增生增生。   但是后期就不再增生,不再增生之后停滞,到最后自然在体内衰败,好了。所以我们说病毒感染没有什么药可用,你不可能快速的杀死他。   有人说我用了药病几天就好了,其实不用药,那么多天,也该好了,所以我们一直说,疱疹性咽颊炎或者手足口病,主要不是杀病毒,而是在病毒感染时期控制体温,包括局部的症状。   比如嗓子刚开始是水疱,是水疱的时候还不觉得疼,所以高烧的时候,孩子可能不觉得特别疼,一退烧了还能吃点喝点。但是等到所谓的不烧了,孩子反而不吃不喝了,有的还流着口水,哭哭咧咧的,为什么?疱破了,破了之后就是溃疡期了。   我们一看,溃疡期了,学得快好了。说快好的那几天,实际对孩子来说是最难受的几天,因为他不能吃不能喝了,所以是这么一个过程。   由开始的疱疹,就是水疱期,高烧阶段,到后来的水疱破了,溃疡期,一般体温是低烧或者退了,到最后完全好。   所以这样一来病的恢复时间就要两周。3—5天复制期,到溃疡,逐渐再好,到痊愈基本上是两周的时间。所以整个的病程是两周。   在两周中有人说,为了好得快一些,是不是可以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先说病毒本身不是抗生素能够杀掉的,而且现在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药物真能杀死病毒,包括病毒唑和一些抗病毒药物其实真的不能杀,不好意思,真的不能杀。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很好的保护孩子。

  抗生素能预防感染?   一点儿道理都没有      崔玉涛:抗生素预防感染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因为抗生素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只有杀菌的作用。我们体内有没有细菌?我们体内到处都有细菌,口腔内、耳朵里、鼻子里、肠道里头都是细菌,但是这些细菌我们叫正常细菌,我们和细菌是共存的,并不是说细菌一进来就是敌人,就是坏蛋,我们就要把它赶走。这时候你要是给孩子用抗生素,就会导致整个菌群紊乱,菌群紊乱以后,一是可能导致抗生素相关的腹泻,拉肚子,再就是可能会导致霉菌的感染。有时候看到的溃疡,就是所谓的小儿鹅口疮,就是因为抗生素把细菌压得太厉害了,没有有益菌钳制霉菌,使霉菌得以滋生,无形中用了抗生素延长了病程,加重了病情。         用抗生素会好得更快?   正确的护理更有效果      崔玉涛:病程延长不是说病毒感染加重了,是又一层的损伤开始了。   所以这时候应该怎么样预防感染?这时候口腔里有创面,孩子又不吃不喝,这时候肯定有细菌,细菌停留在这里就可能会繁殖,因为黏膜一破,无形中渗出来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对细菌来说也是营养,所以这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喝凉水?哪怕忍着喝两、三口水,一会儿喝一点,一会儿喝点,凉的,凉点不是好咽吗?而且本身凉水还有点镇痛的作用,所以鼓励喝点凉水,逐渐的,把创面冲刷干净,不感染了,好的会更快。   有的家长会问说邻居的孩子比我们早得的,为什么好得比我们晚?就是因为我们少用药了,我们不用抗生素了,我们正确的护理了,所以好得更快。这是我们对待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的原则。   手足口病本身比疱疹性咽颊炎会厉害,程度会重。但是绝大部分,绝绝绝大部分就是一个病毒感染的过程。真正说到脑子里了,有没有可能?肯定有,包括感冒还可能会死人呢。但是我们发现的很多重症病例,最关键的是因为早期没有很好的控制病程,比如说发烧的问题,比如我说的漱口的问题。孩子最后真正转化成了细菌感染,甚至严重的成了脑膜炎。如果早期象我说的那样加强护理,就可以预防。   有人会说你看没用抗生素就这样了,用了就没事了,其实当初用抗生素更麻烦,问题在哪儿?如果抗生素把细菌杀死了还好,一旦抗生素杀不死细菌,就会产生耐药菌。      医院?   24小时以后再考虑      崔玉涛:现在耐药菌太多太多了,有时候家长说,医院看病反而严重了,医院接触的细菌都是耐药菌,你如果知道,在家里能控制医院,很可能病程会短一点。   所以能在家控制的病,就在家控制,医院。到医院很可能交叉感染,整个病程会延长,孩子的痛苦会更大。   医院去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退烧,那在家就可以完成退烧。如果发烧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你觉得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或者你不理解,医院去,那样你的目的性很强。   疱疹性咽颊炎早期就是发烧,刚发烧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疱疹性咽颊炎。只有3—24小时以后嗓子红了,起疱了才能确诊,总有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开始出现发烧症状的24小时尽可能自己护理,24小时以后如果再不放心,医院来,医生也可以给你一个相对准确的检查,包括取血检查,或者物理检查。         高烧表示有细菌感染?   往往高烧更代表病毒感染      问:孩子高烧是不是就一定表示有细菌感染?   崔玉涛:高烧不一定代表细菌感染,往往高烧更代表病毒感染,病毒来得快,反应强烈,所以不要以发烧程度的高低判断病情的轻重。   有家长说,给我们上抗生素吧,我说现在没必要。现在38度了没必要,那38.5度有必要吗?39度有必要吗?39.5度有没有必要?上不上抗生素不是以体温的高低作为标准,家长基本上都认为体温高就重,体温低就轻,其实不是这样的。      白细胞高一定是细菌感染?   要看总数,还要看分类      崔玉涛:查血的时候,发现白细胞总数高了,白细胞包括什么?淋巴、中性、单核、嗜酸、嗜碱这几类细胞,白细胞总数高并不意味着就是细菌感染。所以我们除了要看白细胞总数,还要看下面的分类。分类一般要看淋巴细胞占的百分比,中性粒细胞占的百分比,还要看其他的几类占的百分比。   比如,化验结果白细胞13,中性细胞占了80%,是不是就考虑细菌感染?这个时候其实需要做个涂片,人工查看一下结果。医院里所有的检测血液的机器都不是专门为孩子做的,是以大人的检测标准值来查看结果的,经常淋巴细胞会被机器误认为是粒细胞,因为粒细胞相对偏大,淋巴细胞相对偏小。一般中性细胞超过75%就需要做人工涂片,结果会发现很多都与机器的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要的是中性细胞占了80%,白细胞不应该才13,很可能是18、20。         烧退了就不会传染了吗?   完全恢复以后才不传染      问:疱疹性咽颊炎潜伏期有多长时间?   崔玉涛:潜伏期大概有3—5天。      问:传染期呢?   崔玉涛:按理说从潜伏期开始,一直到完全恢复。为什么呢?因为疱破了以后,虽然有抗体了,但是很可能还会扩散给其他人,所以大概两周时间。      问: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崔玉涛:飞沫,唾液呀,口腔接触的这些东西。         得过以后就不会再得?   会有重复,但机率不是太高      问:疱疹性咽颊炎会重复得吗?得过一次以后会不会有了免疫性?   崔玉涛:引起这种病的是一组病毒,不是一种病毒,所以会有重复。这次感染的是这种病毒,下次可能是另外一种。但是,人体对这组病毒会有交叉免疫,所以反复得的机会不是太多,但绝对不是说不会反复得。      抗病毒药物有利于病情治疗?   副作用更可怕      问:很多地方的大夫会开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   崔玉涛:病毒唑里边就有利巴韦林的成分。   抗病毒药物对细胞的分化都有抑制作用,通过抑制来治疗。为什么不鼓励杀病毒?因为抗病毒药物杀病毒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也会抑制正常细胞,正常的细胞一旦被抑制,出了问题,就会变成癌症,所以肯定的是,除非是特殊的病毒,抑制它真的是为了救命,否则不主张用抗病毒的药物。      问:抗病毒的药还是尽量不用?   崔玉涛:对,什么利巴韦林、阿昔洛维,因为抗病毒药物会致畸致癌致突变,这是所谓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比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还要可怕。      中成药有利于病情恢复?   主要是补水和退烧      问:疱疹性咽颊炎这种病,您会给开中成药吗?   崔玉涛:很少开中成药,回家多喝水。   喝点水,吃点含片,局部疼痛减轻,主要是补液和退烧。      崔玉涛是JO妈非常欣赏的一位医师,相信各位麻麻对这位”师奶杀手“都不陌生。然而我本人却没有深入地读过他的著作,为什么呢?因为每次看他的微博和一些关于婴幼儿护理的文章,都忍不住大言不惭地说句:英雄所见略同(仰天长笑)~~~尽管对于病理和医学专业知识并不了解,但是JO妈实施的是自然疗法,坚持一个原则:孩子生病了不是一件坏事,医院打针开药,在家仔细地观察和细心地护理,很多时候孩子是可以自愈,从而加强自身的免疫系统。      我们家俩娃哥哥6个月幼儿急医院(这次经历更加坚定了我实行自然疗法的信念)、妹妹8医院,其余时候发烧、咳嗽、感冒,我都是坚持在家护理。高烧只要不超过40度,我就让娃休息,物理降温,多喝水,精神好的时候和他们玩,做让他们开心的事情,出一身汗,出汗后注意不要受凉,基本上烧个两三天就痊愈了;咳嗽也是注意不要受寒,做川贝炖雪梨、盐蒸橙子或者柠檬蜜给他们吃,多休息多喝水;感冒那就根本不用管它,有位麻麻说过:感冒吃药7天好,不吃药一周好。。。通过排汗、排尿、排便把病毒排出体外就好了。不过如果病程拖得久,JO妈会去开点中药调理,虽然是药三分毒,但是我还是觉得中药药性相对弱些,而且以调理为主。      这次的疱疹性咽颊炎,兄妹俩的病症不尽相同。哥哥发烧后出现呕吐的现象,而且明显肠胃不好,连着两天都是晨起排便后退烧;但无饮食障碍,说明口腔内无疼痛感,喝了一天白粥后胃口大开。而妹妹就是连续两天高烧,明显口腔不适(也许出牙同步进行中),只喝奶很少进食。确诊是疱疹性咽颊炎后,我观察哥哥的上颚是许多小红点,而妹妹当时是好几个小水泡,两天后目前变成溃疡状的白点,也开始能进食了。因此,尽管症状不同,但都是染上了疱疹性咽颊炎,主要观察口腔内是否出现小水泡、溃疡和红色斑点。但是基础护理都是一样的   这里再贡献大家一个小偏方,来自一名儿科医生:每天两个猕猴桃打成汁加蜂蜜,我的理解就是要吃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加缓解口腔不适。

别慌!疱疹性咽峡炎不可怕与手足口病不同,孩子咽喉痛别忽视年6月4日06:今日   四至七月是高发期学龄前儿童注意

三岁的童童(化名)已持续低烧了三四天,这可愁坏了胡女士。“家里还没开空调,给孩子添减衣服也非常注意,但怎么就是不退烧呢?”胡女士医院,诊断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医生告诉她,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发烧只是症状之一,接下来还有可能长疱疹。“以前只听说过手足口病,对于疱疹性咽峡炎并不了解,医院才了解到,现在得这个病的孩子真是不少。”胡女士说。与童童情况不同的是,刘先生四岁的女儿并没有出现发烧的情况,而是在一夜之间“爆发”了红疹。“刚开始我们没太在意,以为是天气热的关系,但是一夜之间,这些零星的红疹开始急剧增多。”刘先生医院,结果被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德州市十三局儿科医生张乐说,以前疱疹性咽峡炎都被归到手足口病当中,近两年被单独区分开,近期来门诊看病的患儿中,一天有近10例。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高峰和手足口病一样,4—7月份比较多,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半岁—3岁的孩子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人群。

  发烧、嘴起疹子预防不到位或可再中招

手足口病,爸爸妈妈们比较熟悉,孩子一发烧,都会检查手、脚、嘴巴是否有疹子,但对疱疹性咽峡炎,有的爸爸妈妈就比较陌生了。张乐介绍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病毒,发病机理差不多,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也会通过接触传染、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染,但症状比较轻,一般5—7天就会痊愈。因为柯萨奇病毒有很多种亚型,临床症状也有差别,有的孩子症状轻,有的孩子重一点,不过,和手足口病一样,孩子患了疱疹性咽峡炎也会反复发烧不退,只是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是口腔里长疱疹。此外,和手足口病一样,疱疹性咽峡炎也是自愈性疾病,病程一般3-10天,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特效治疗,主要还是对症治疗,帮孩子缓解不适,比如高烧高热,就要退热处理。医生提醒,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症状一是高烧,可能会发展成手足口病。如果小孩患了这种病,家长要密切留意体温,看孩子是否高热惊厥,是否有呕吐,还要注意观察小孩手部、脚部、臀部是否有长疱疹。那么,得了一次疱疹性咽峡炎,今后还会“中招”吗?张乐表示,如果不注意预防,其实还是会有患病的可能。

  医生辟谣并非“亲一口”病就来了

对于   ■预防   与手足口病防范方法一致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防范方法一致。应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儿。学校和托幼机构也应做好卫生工作。首先,每日要开展晨午检和缺课追踪工作;第二,定期对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玩具等物品要进行清洗消毒;第三,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第四,保持洗手间清洁卫生,配备足够的水龙头及肥皂(或洗手液);第五,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并能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醒   孩子哭闹、不吃喝、流口水可能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是发烧,很多家长会把疱疹性咽峡炎症状误以为是感冒或者是长牙。医生提醒,如果患了疱疹性咽峡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喊嘴巴喉咙痛,年龄小的孩子不会说话,一般会拒绝吃东西,因为吞咽会引起口腔咽喉疼痛,如果孩子出现进食困难、不肯吃东西喝水、流口水、哭闹,家长就要留心了,可以打开孩子嘴巴看一下,或者可以拿手电筒照一下,看看孩子口腔黏膜光不光滑,有些孩子的嘴巴尤其是咽峡部可以看到明显的小疱疹。

  ■护理   家长须知的护理要点

孩子得疱疹性咽峡炎,家长的护理也很重要,要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因为不会刺激口腔加剧疼痛。如果孩子不愿意喝,为保证摄入液体充足,也可以考虑给孩子喝些鲜榨果汁,但不要特别酸或特别甜,避免刺激口腔、咽喉部。饮食方面,尽量清淡营养。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有营养、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奶、蛋羹、粥、面条汤等。









































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yy/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