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甘草红花汤治带状疱疹
瓜蒌甘草红花汤治带状疱疹
明代名医孙一奎《医旨绪余》载:其弟性多暴躁,于夏季途行过劳,又受热,突发左胁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疱疮三五点”,脉弦数,其痛夜甚于昼。医作肝经郁火治之,用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愈甚。又加青黛、胆草,“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次早观之,其红已及半身矣,水疱疮又增至百数。”从他记述的病情看,当为带状疱疹无疑。孙一奎乃求教于他的老师黄古潭先生,黄哂曰:“切脉认证则审矣,制药订方则未也。”改用大瓜蒌一枚,重一、二两,连皮捣烂,加甘草二钱,红花五分,一剂而愈。这张处方,我定名为“瓜蒌甘草红花汤”,多年以来,用以治疗带状疱疹,多在一、二周之内见效。
带状疱疹多见于胁、肋,这正是足厥阴肝经部位,患处焮红灼热,痛如针刺刀割,“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更因其人“性多暴躁”,更兼受热,因此从肝经郁火治,本来应该是不错的,但五脏之火以肝火为最横,肝阴肝血不亏者,用之固无不可,反之,则因苦药皆燥,苦寒直折其火,便是以燥治火,则肝火愈炽,至于升散、香燥之品,更无异于火上加油了,所以黄古潭说认证不错,方药则欠妥。瓜蒌甘草红花汤乃以瓜蒌一枚(约合今30~50克)为主药,瓜蒌性味甘寒,不唯以清化热痰、通腑开结见长,且能“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重庆堂随笔》),《药性类明》更说“甘合于寒,能和、能降、能润,故郁热自通。”因瓜蒌用大量易滑肠而引起腹泻,故用甘草甘缓和中,虽说“痛随利减”,但毕竟泄多伤正,故乃重用甘草;些许红花,则取其入络行瘀。药虽寥寥三味,而用意颇为周到,所以取效甚捷。
于此可证:疗效欠佳,由于辨证不确者固多,由于方药使用不当者亦复不少。此外,虽确属肝经郁火,但在用药上却有苦寒、甘寒之分,说明名医既洞悉病理,用药亦精细入微,诚非偶尔幸中者。学者当于此用心体味,其所获者当不止此一有效成方而已。
最近读到余瀛鳌先生一篇回忆其师秦伯未先生的文章(《古医籍各家证治抉微》),文章说:年仲夏某日,一人因缠腰火丹(带状疱疹)来诊,发病已三日,已用过中药,无效,左胁下、腰部疱疹继续增多,痛甚,索阅前医处方,与龙胆泻肝汤相近。秦用瓜蒌一枚、红花一钱半,生甘草三钱,过了几天,患者服药后当天晚上疼痛已然减轻,得以安眠,共服四剂而愈。秦先生用的方,就是孙一奎此方。附录于此,以供临证者参考。
學術君閱後評按瓜蔞入肝、胃二經,善治胸脇部之痹阻疼痛,有理氣活血之功,性味甘寒,又無苦燥劫陰助火之弊,為方中之主藥。甘草一則以緩其瀉下之性,二則生用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少用紅花,助瓜蔞活血止痛。
黃古潭所謂的「切脈認證則審矣,制藥訂方則未也」乃今世一些人的通病。辨證準確固然重要,惟治療上,針對病機的宜忌、緩急、輕重、藏府相關等等,處方用藥大有學問,歷代名家窮一輩子所獲得的一些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尊重並予以繼承。
何绍奇(-),四川梓潼县人,著名中医学者和中医临床家。78年以总分第一名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中医研究生班。94年应欧洲中医进修培训中心邀聘为终身教授、阿姆斯特丹门诊部主任、荷兰中医学会学术部专家,03年香港浸會大學中医药学院任教。05年因心臟病在香港離世。本公號專事系統介紹四川名醫 何紹奇先生之學術思想,若你喜歡,可扫描下方小孩得白癜风好治吗治白癜风武汉哪家医院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yy/8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带状疱疹五大症状需了解
- 下一篇文章: 这6类朋友,请不要随意亲吻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