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免疫学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



在湖北省抗癌协会、湖北省免疫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医院肿瘤内科承办的“湖北省免疫学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免疫治疗新进展论坛”于年12月24日在武汉市雄楚国际大酒店圆满召开。

医院副院长刘玉林、湖北省科学技术学会部长陈国祥、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肿瘤生物治疗分会主任委员黄波教授、湖北省免疫学会理事长沈关心教授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会议由我院肿瘤内科主任胡胜教授主持。本次会议有幸邀请到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肿瘤生物治疗分会主任委员黄波教授、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张毅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及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刘滨磊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盛典教授、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胡胜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进行专题学术讲座,同时会议还云集许多省内外肿瘤免疫治疗专家,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在内的30医院的近位专家及委员参会。

会议首先由我院刘玉林副院长致辞:肿瘤免疫学专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付出与忍耐,终于赢来了胜利的曙光。当前,CTLA-4、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CAR-T细胞已明显改善晚期恶性肿瘤的预后。因此,成立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非常有必要,符合抗肿瘤治疗的需求,并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生物免疫治疗在抗击肿瘤中的作用,造福广大患者。

湖北省科学技术学会陈国祥部长在开幕式上致辞:热烈祝贺省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的成立,这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我省肿瘤防治水平,让广大肿瘤患者切实获益。此外,专委会的成立也有利于我省更快、更好地开展肿瘤生物免疫基础研究,增强科研软实力。

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肿瘤生物治疗分会主任委员黄波教授在开幕上致辞:近20年来,肿瘤生物基础理论有了突破性进展,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成功用于治疗各类型恶性肿瘤,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肿瘤生物治疗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专委会在胡胜主任委员及各位专家的领导下,在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取得出色的成绩,不辜负广大患者的期盼。

湖北省免疫学会理事长沈关心教授在开幕上致辞: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领域,目前已取得突破性成功,颠覆了许多研究者对免疫治疗效果的怀疑态度。我省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同仁与时俱进,积极成立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这是鼓舞人心的好事件。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借助专委会的这个大平台,将我省肿瘤生物治疗做强、做大。

来自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张毅教授首先作了题为“T细胞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治疗”的精彩演讲。CAR-T细胞治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大部分处于I期、II期临床研究阶段,在血液系统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神奇般地治愈了许多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张教授在演讲中谈到,我国学者积极参与CAR-T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数量仅次于美国,体现我们在CAR-T治疗领域具备较强的实力。目前面前的问题主要是CAR-T治疗实体肿瘤效果不理想,以及少数患者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细胞因子风暴)。另外,各大公司在CAR-T细胞的构建、抗原靶点的选择、细胞回输的数量、预处理方案及回输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时间等方面有所不同,导致疗效不完全一致。尽管如此,CAR-T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治愈肿瘤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肿瘤生物治疗分会主任委员黄波教授激情洋溢地作了题为“癌症新理念及治疗策略”的学术报告。黄教授从免疫学的角度,生动形象地讲解了为什么有些人会患癌,而很多人又不会患癌;为什么有些癌症患者在若干年后才出现转移或复发。这些都与体内的免疫平衡密切相关。健康人群体内每天产生许多突变细胞,正常情况下均可通过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但在各种刺激因素下(如炎症),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突变的细胞就潜在有机会发展成恶性细胞。从一个正常细胞发展成一个突变细胞是很常见的事件,但从一个突变细胞发展成恶性细胞则属罕见事件。最后,黄教授也对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的新前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中医院、湖北工业大学刘滨磊教授作了题为“重组人GM-CSF溶瘤II型单纯疱疹病毒[OH2]注射液(Vero细胞)临床前研究”的学术报告。刘教授首先讲解了溶瘤病毒治疗的历史与治疗机制,并对已在美国上市的OncoVexhGM-CSF(T-vec)溶瘤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做了具体的阐述。随后,从OH2病毒的构建、病毒批及细胞库的建立与检定、制造工艺流程、稳定性研究、临床前药效研究等多方面详细阐述了自主研发的OH2注射液。临床前研究证明:OH2注射液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该项目获得国家“”、“”等重大专项资助,获得发明专利,拟申请快速审评通道申报临床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盛典教授作了题为“机体抗肿瘤免疫和肿瘤免疫治疗”的学术报告。王教授从肿瘤免疫编辑角度,阐述了效应T细胞、免疫抑制与肿瘤细胞三者之间的平衡与非平衡状态,并指出机体免疫维持肿瘤在体内的休眠状态。最后,从基础到临床研究,重点讲解了以免疫检查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让与会者深刻感受到肿瘤免疫治疗的魅力与前景。

湖北省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胡胜教授作了题为“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的识别和处理”学术报告。胡主任全面讲解了IFN-α、IL-2、肿瘤疫苗、过继细胞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肿瘤生物治疗的毒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导致免疫相关性结肠炎、肺炎、肝炎和内分泌疾病的发生,并且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处理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最后,胡主任指出,免疫单抗价格昂贵,年费用近百万元,经济学毒性大。如何选择癌症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门实践的艺术。

颐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宇博士作了题为“CAR-T细胞肝癌的临床前研究”学术报告。张博士指出,CAR-T在实体肿瘤治疗方面的挑战主要有:较难在癌细胞表面发现肿瘤特异性抗原;实体瘤有较强的异质性;肿瘤微环境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可溶性抗原的干扰。随后,讲述了自主研发抗AFP/HLA-A02CAR-T细胞的历程,以及它在肝癌细胞及动物模型中良好的抗癌作用,并且正在中晚期肝癌中开展评估AFP/HLA-A02CAR-T细胞的安全性和疗效的I期临床研究。

医院胸内一科黎小兵博士作了题为“PD-L1作为免疫调控点抑制剂疗效预测标记物的临床研究进展”学术报告。黎博士指出,在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转移性鳞癌、恶性黑色素、泌尿上皮癌等多种肿瘤中,PD-L1高表达的患者应用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要优于PD-L1低表达或不表达的患者。尽管FDA仅批准在非小细胞肺癌和泌尿上皮癌中使用免疫调控点抑制剂前需检测PD-L1的表达,但是,目前已发表的大多数权威临床研究的结果均支持用药前对PD-L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是较好的一种选择。

医院胸内一科董爽博士分享了2例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失败体会。总体来讲,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的有效率仅在20%左右,大部分患者仍对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无效。无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肿瘤微环境的抑制作用、内分泌与代谢水平、饮食与肠道菌群、感染或慢性疾病等。因此,联合治疗有可能是提高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疗效的方法之一。

精彩瞬间

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医院

湖北省癌症中心湖北省肿瘤研究所湖北省肿瘤防办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长按下方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好
寻常型白癜风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yy/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