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儿童医院专家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
←
张婷主任医师
医院消化科主任,硕士生导师,留美博士后。目前主持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浦江人才基金项目。擅长儿童各种疑难肝病,包括病毒性、遗传代谢性、自身免疫性、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
科学预防手足口病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儿都是一般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治愈后良好,无后遗症,一般皮疹7-10天消退。但也有一些手足口重症病例,家长须尽早识别,及时治疗,以免耽误孩子的病情。
2哪些人群易患手足口病?
感染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的孩子更容易得病,4岁以内占发病总数的85%左右,重症病例大多数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大孩子和成人的免疫系统相对完善,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临床症状,但是会成为传染源。隐性感染、无症状带毒者是手足口病流行季节的主要传染源。
3手足口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手足口病一般都是突发起病,发高热,开始时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继而手掌或脚掌部也出现迷离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能会受累,在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全身不适症状。如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的疹子多长在这些部位)
4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
4.营养合理搭配,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家庭卫生清洁,衣服、被褥常曝晒,常给孩子房间通风;
6.幼儿园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
7.幼儿园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
8.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
5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家长该怎么办?
1.医院就诊;
2.暂停去幼儿园(所)等集体场所,避免传染给他人,也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3.患儿的家庭应使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幼儿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医院就诊。
温馨提醒
成人也会传染手足口病给宝宝!!!
成人也会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不过成人的免疫力强,症状也较轻,一般只是手足出现疱疹不会发烧,有的甚至没有症状。但这些成人会成为手足口病致病病毒的携带者,是可能传染给孩子的。
如果家中有手足口病的孩子,负责护理患儿的成人不要接触别的孩子;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家长从外面回来,务必先洗手,尤其是接触孩子的食物前一定要洗手。
内容来源:上海市教委新闻办特别鸣谢:医院专家支持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帮到了你,分享就是最好的鼓励]
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和图片来于网络和网友推荐,如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z/11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什么病看中医,什么病看西医,让你一目了然
- 下一篇文章: 预防先行,家园携手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