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夏季到来,这种急性传染病危害很



随着炎炎夏季到来,温度升高湿度增加,疱疹性咽颊炎也进入了高发阶段,今年疱疹性咽颊炎依旧是高发态势,小朋友们一个又一个病倒了,所以家有小朋友的家长们可要注意了。

家长注意!这种儿科病已进入高发期

近期,疱疹性咽颊炎进入高发阶段,不少低龄孩子中招,但是由于发病病症不明显,很容易被家长耽误。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几天前孩子有些发烧、哭闹,一开始她还以为孩子只是患上了一般的小感冒,没想却是疱疹性咽颊炎。

周女士的孩子因为疱疹性咽颊炎发展成手足口病,需留院观察治疗。医生告诉记者,其实疱疹性咽颊炎就是手足口病中的某一种类型,或某一个阶段,如果治疗不恰当,很容易发展成手足口病。医院就诊的多例手足口病中,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在刚发病的时候呈现为疱疹性咽颊炎。

医院儿科主任宋晓玲

按照往年,一般是到七月中旬左右就减少。因为学生放假以后,可能集中在一起接触的机会少了,可能这个流行的趋势就会有所缓解。但是今年有点不同,我们感觉就是高峰有点往后延了,往年的话六月底就开始慢慢少了,但现在已经是七月初了,病人还是比较多。

疱疹性咽颊炎一般多发于1至7岁的儿童,引发疱疹性咽颊炎的是一种肠道病毒,但是它可以通过呼吸道或者食道进行传播,传染性极高,所以孩子在幼儿园或人群密集处更容易传染。

医院儿科主任宋晓玲

实际上它的病毒病源,也是跟手足口病是一样的,大多数都是发烧,它主要的临床表现的话,有咽颊部有疱疹,小孩当然不会说,但是他会哭闹,不肯吃东西,流口水。

医生提醒,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相应症状,医院就医,虽然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但是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做好相应防护,很容易发展成重症。

医院儿科主任宋晓玲

疱疹性咽颊炎也会发展成重症的,也要按手足口病一样的处理,一样的隔离、一样的治疗,要注意观察他的体温、精神状况,出现没有食欲,精神差,嗜睡,呕吐,甚至有惊跳、肢体无力等等出现这种神经症状,也会是重症的表现,医院去看。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的多发病、常见病。该病好发于夏秋季(目前正值高发季),传染性强、传播快,通过接触、飞沫传播,6个月-5岁的儿童普遍易感,特别容易在幼托机构造成流行。

该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V71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特点为突然出现的发热、咽痛、流涎、拒食,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或者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

同为肠道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疾病,

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

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

呼吸道和亲密接触

但这两种传染病还是有区别的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其发病症状和手足口病相似,又都是同一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两者易混淆。但“疱疹性咽峡炎不是手足口病”。

图中圈圈内的是疱疹/溃疡。这些疱疹可出现在两颊部、硬腭、咽后壁、舌头、唇齿侧,偶尔还会出现在软腭、悬雍垂、牙龈、扁桃体上。

疱疹刚开始的时候多是小小的,粟米样灰白色斑丘疹或水疱,水疱周围会有一圈红晕,水疱破溃就成为溃疡——会引起疼痛、流口水……这个是疱疹性咽峡炎。

医生指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嘴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足、臀部等;另一区别是,手足口病除了疱疹外,易引起病毒性肺炎、脑炎,而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预防方法

专家也说,此病预防重于治疗,故平日的日常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需提醒家长朋友们注意以下几点:

1、勤洗手,尽量少去人多聚集的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定期消毒。

2、当孩子患疱疹性咽峡炎时,应多饮水,以利于降温;

3、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4、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

5、最后再贡献大家一个小偏方,来自一名儿科医生:每天两个猕猴桃打成汁加蜂蜜(一岁内的宝宝不适合吃蜂蜜,慎用)。此举是通过吃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来缓解口腔不适。

6、还有个偏方来自热心网友:盐蒸橙子、红糖葱白水,亲身体验,效果不错!

每戳一下大拇指

萌编的工资就涨1分钱

求打赏,求鼓励!

南宁电视台《新闻夜班》记者报道

部分来源:网络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白癫风如何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z/11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