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已经来了,手足口病还会远吗
医院订阅哦!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
一名儿科医生想跟家长们说......
临近夏日,天气变得一天天的炎热和潮湿起来,这个季节正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滋生和传播的良好季节。
说到疱疹性咽峡炎可能很多人还有点陌生,但是一说到手足口病,大部分的人都谈之色变了吧?!
看门诊时,我时不时用“手足口病”来维持就医秩序。每当我被水泄不通的患者团团包围,感到呼吸困难的时候,就大喊一声:“护士,过来给登记一个传染病卡,手足口病!”然后,我就欣慰地看到挤挤挨挨拥着我的人群速速散去,纷纷逃离诊室,有医院,真是有效啊!
手足口病这么深入人心,得益于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年,安徽阜阳发生的那次手足口病疫情,让手足口病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因为死了人嘛!但我认为,有效的宣传应该不仅仅让人们对疾病有所认识、重视,更应该让人们有良好的知识和心态来应对疾病,而不是谈“病”色变。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个什么东东。
简单的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表兄弟,它们都主要是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只是亚型不同而已。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是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亚型,导致手足口的主要是柯萨奇A组病毒16亚型。但少数手足口病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导致,这种病毒就是年安徽阜阳那次疫情的罪魁祸首!但是要知道,EV71并不是常见的,也不是最近才有的,它一直都存在,只是好多年才流行一次。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很象,都会出现发热、嘴里长疱疹、后期溃疡的症状。早期刚出疱疹的时候一般孩子还不觉得痛,到了后期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的时候,孩子就有可能出现烦躁、哭闹、流口水的症状。
但是这两者又有区别。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长在嘴里,而手足口病的疱疹不光嘴里有,手脚上也会有,还有的可以长到肛周和身上,所以顾名思义叫手足口病。(说明一下,手足口病不是口蹄疫啊!总有家长跑来问他孩子是不是口蹄疫,真是汗啊!)
疾病的发展是有过程的,发病早期,有可能疱疹只长在嘴里,过了几天才会出现在手、脚、肛周上。因此,最开始接诊的医生会诊断“疱疹性咽峡炎”,后期有可能发展成“手足口病”,这只是早期症状没有完全出来而已,并不是医生误诊。
近日的门诊,流行的主要还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还不多,但是因为他们俩是亲戚嘛!所以后期估计手足口病也会多起来。
虽然疱疹性咽峡炎没有被列入传染病,但它和手足口病都具有较强的传染力,容易集体发病,我们就经常看见一个班医院里相聚了的场景。因此,一旦某个幼儿园发病患儿太多,就会面临着暂时关门的前景。
这两个病一般都是通过接触传染,也就是说有可能通过玩具、共用的物品传染。因此,这两个病的流行季节,建议不要去人太多的场合去玩。临床问诊,感觉很多孩子都是去了游乐场后被传染上的,我真是深刻了解了“乐极生悲”这个词的含义啊!特别是那个海洋球,那真是不好消毒的玩具!
治疗来说,因为都是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物,如果血象不高,你就不要乱用抗生素了。多喝水,饮食清淡,少吃肉类,少吃甜的、油腻的食物。可以给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比如退烧的、口腔喷雾缓解疼痛的,让孩子能少点痛苦的度过这个病程就可以了。一般1周左右就可以恢复了。
其实,这两种病是儿童常见病,绝大部分都会很快恢复的,不要被媒体宣传搞得草木皆兵的。
给大家推荐一个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的食疗方子——四豆饮,这是从一个中医朋友那里学来的,我也查了一下书,此方来自于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写到这里不禁在想,也不知道能有几个勤快的父母能煎来给孩子喝)
四豆饮组方:黄豆20粒,黑豆、绿豆、白饭豆各15粒煎服。(白饭豆也叫白芸豆)熬水喝即可。
彭子益还推荐了一个很好吃的食物:葡萄干。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出疹时每日服一钱(3克左右),最保平安,七日痊愈。本草纲目载,葡萄北方以之补肾,南方以之稀痘。预防也可服用。在流行期可坚持每天服用。
最后提醒一句,如果你对孩子的病情没有把握,医院找医生确诊。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征求同意,注明出处。图片来源:网络)
长按上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z/13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疱疹性咽峡炎,你家宝宝ldquo中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