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为主防控在先斜塘街道车坊幼儿园冬季



冬季幼儿常见

传染病预防知识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

车坊幼儿园

冬天,是新冠肺炎、水痘、手足口病、流感、病毒性肠胃炎等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

对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幼儿来说,细菌、病毒更容易趁虚而入。

以下是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保健知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新冠肺炎

主要症状

新冠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命名为COVID-19。

临床表现

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症状。

传播途径

新冠肺炎人群普遍易感,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有待证实。

预防措施

1.公众场所必须佩戴口罩。

2.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洗手,手要彻底洗干净。

3.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4.如果感觉不适,应该尽早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曾经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

02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颊炎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

预防措施

1.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2.幼托机构加强晨检的同时要定期对玩具、水杯、毛巾、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

3.流行期家长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无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诊隔离。

03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是水痘的高发季节。水痘偏爱儿童,尤以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常见。该病的传染性极强,发病率高,常常在托幼机构、学校引起水痘暴发流行,学生或儿童一旦感染水痘需要隔离治疗,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和正常学习生活。

临床表现

水痘起病急,发病初期1-2天可能出现发热,之后有出疹,皮疹先发生于头皮、躯干等部位,之后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三者同时存在,水疱痛痒明显,若因搔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疤痕。

传播途径

水痘潜伏期为10-24天,以14-16天多见。水痘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保护易感儿童。

2.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急性期水痘患者接触。

4.水痘患儿应避免外出,以免传染给其他人。

04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以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早期症状像感冒,起病急,发热,一般为38度左右,可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表现,同时在1-2日后可引起手、足、口或臀等部位的疱疹,病程约为4~8天。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

2.家长、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要洗手。

3.保持居室卫生,常通风,勤清洁,勤晒衣被。

4.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5.疾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6.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做好晨检、病例隔离、日常消毒等措施。

05

流感

流感全称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临床表现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咳嗽、咽痛、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寒颤、疲乏、腹泻、呕吐等症状。

传播途径

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1.注意天气变化,注意添衣保暖;注意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2.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寒颤、肌肉酸痛等),应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尽量减少接触他人,并第一时间就医;用药要谨遵医嘱,不自行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3.保持良好个人习惯,勤洗手,保持口腔、鼻腔清洁。

4.保持居室清洁,每天开窗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员聚集、空气流通不佳的公共场所。

06

病毒性肠胃炎

病毒性胃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病原体种类较多,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

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影响胃和肠道,引起胃肠炎或“胃肠流感”,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我们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约1/3的患儿会发烧,病程持续1-3天较多见。成人感染主要表现表现为腹泻,水样便。而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且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最重要和最有效措施,室外返回、饭前便后等情况下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2.注意水源及食物卫生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做好餐具消毒。

3.患病后应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家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去做饭、照顾老人和婴幼儿;病人呕吐物、粪便应消毒处理。

4.及时就医,预防重症发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z/14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