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检测在小儿
医院检验中心最新研究发现:脑脊液HBP检测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与预后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一、背景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PM)又称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其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是新生儿和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存活儿的后遗症发生率高达10%~30%,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早期识别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是降低PM患儿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protein,HBP)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具有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趋化单核/巨噬细胞等功能。研究表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HBP水平明显升高,可与病毒性脑炎(viralencephalitis,VE)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本研究通过观察PM患儿脑脊液HBP水平的变化,并与脑脊液传统检测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coun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granulocytepercentage,N%)、葡萄糖(glucose,Glu)、总蛋白(totalprotein,TP)、乳酸脱氢酶(lacticdehydrogenase,LDH)及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进行比较,初步探讨HBP检测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二、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年8月至年1月医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PM组)7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VE组)55例,另选择同期40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PM组患儿按照出院时的格拉斯哥临床结局评分分为预后良好亚组(65例)和预后不良亚组(11例)。测定PM组入院第1天和第7天、VE组和对照组入院第1天的脑脊液HB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N%)、葡萄糖(Glu)、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利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HBP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评价各检测指标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及预后预测能力。其中,HBP检测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仪器和试剂为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Jet?iStar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三、结果1、入院第1天3组患儿脑脊液HBP、WBC、N%、Glu、TP、LDH及血清PCT水平PM组、VE组和对照组之间脑脊液HBP、WBC、N%、Glu、TP、LDH及血清PCT水平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M组脑脊液HBP水平明显高于VE组与对照组、VE组H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VE组和对照组比较,PM组脑脊液HBP、WBC、N%、TP、LDH及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脑脊液Glu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VE组与对照组之间脑脊液WBC、N%、Glu、TP、LDH及血清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脑脊液HBP与WBC、N%、TP、LDH及血清PCT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WBC=0.、rN%=0.、rTP=0.、rLDH=0.、rPCT=0.,P0.),与脑脊液Glu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P0.)。见表1。2、入院第1天脑脊液HBP、WBC、N%、Glu、TP、LDH及血清PCT对PM的诊断效能以VE组和对照组为对照建立ROC曲线,评价各指标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效能。ROC曲线分析显示,脑脊液HBP、WBC、N%、Glu、TP、LDH及血清PCT用于诊断PM,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最大为HBP(0.),其后依次为N%(0.)、LDH(0.)、PCT(0.)、WBC(0.)、TP(0.)、Glu(0.);HBP诊断PM的最佳界值为11.84ng/mL,此时敏感度为98.70%、特异度为97.90%、阳性预示值97.40%、阴性预示值98.94%。脑脊液HBP、WBC、N%、Glu、TP、LDH及血清PCT诊断PM的假阴性率分别为1.3%、26.3%、7.9%、42.1%、21.1%、13.2%、17.1%。见表2,图1。3、PM患儿预后良好亚组与预后不良亚组不同住院时间各指标比较入院第1天PM患儿预后良好亚组与预后不良亚组脑脊液HBP、WBC、N%、Glu、TP、LDH及血清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亚组入院第7天与第1天比较,脑脊液HBP、WBC、N%、TP、LDH及血清PCT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脊液Glu在两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预后不良亚组入院第7天与第1天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4、入院第1天和第7天各指标对PM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能力
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各指标预测PM患儿预后不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脑脊液HBP、WBC、N%、Glu、TP、LDH及血清PCT用于预测PM患儿预后不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最大为HBP(0.),其后依次为LDH(0.)、N%(0.)、WBC(0.)、TP(0.)、PCT(0.)、Glu(0.);HBP预测PM患儿预后不良的最佳界值为.84ng/mL,此时敏感度为.0%、特异度为93.8%、阳性预示值73.3%、阴性预示值.0%。见表4,图2。
四、讨论本研究中PM患儿血清PCT较VE患儿明显升高,但仍存在17.1%的假阴性结果,并且局灶性细菌感染时血清PCT可以不升高,因此不能单纯以血清PCT阴性排除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传统实验室指标WBC、N%、Glu、TP、LDH是PM诊断的重要手段,本组PM患儿中排除了入院前抗生素治疗时间48h的患儿,与VE组和对照组比较,PM组WBC、N%、TP、LDH明显升高,Glu明显降低,能较好的鉴别诊断PM和VE,但在PM患儿中仍有42.1%的Glu、26.3%的WBC、21.1%的TP、13.2%的LDH、7.9%的N%结果呈假阴性,可能导致临床漏诊而延误治疗,与文献报道相似。因此寻找更加特异和敏感的实验室指标辅助诊断PM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中PM组入院第1天脑脊液HBP水平明显高于VE组和正常对照组,HBP诊断PM的曲线下面积为0.,高于脑脊液WBC、N%、Glu、TP、LDH及血清PCT,HBP水平为11.84ng/mL时,诊断PM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分别为98.70%、97.90%、97.40%、98.94%,提示脑脊液HBP对小儿PM的诊断价值高于其他指标,与文献报道一致。本研究中入院第7天预后不良亚组与良好亚组比较脑脊液HBP、WBC、N%、TP、LDH及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脑脊液Glu明显降低;预后良好亚组入院第7天与第1天比较,脑脊液HBP、WBC、N%、TP、LDH及血清PCT水平明显降低;预后不良亚组入院第7天与第1天比较,各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各指标预测PM患儿预后不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入院第7天各指标用于预测PM患儿预后不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BP对预后不良的预测能力优于其他指标,AUC为0.,HBP水平为.84ng/mL时预测PM患儿预后不良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3.80%。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脑脊液HBP检测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与预后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有助于临床正确选择和调整治疗方案。
[1]黄彩芝,张洁,莫丽亚.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检测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42(11):-.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z/14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院动态我院参加中国儿童细菌性脑膜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