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回郑,3岁娃娃身上带回这种可怕的虫



儿童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对白癜风的影响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90325/6991905.html

外出游玩好不惬意,但小心别把“不干净”的东西带回家。

3岁半的欣欣(化名)家住郑州金水区,前几天跟爸爸妈妈到老家山里游玩,回郑后晚上洗澡发现她右胳膊和肚子上多了两个黑点点,莫非是受伤结了血痂?欣欣表示不痛也不痒。

第二天“血痂”好像变大了一点,妈妈拿手电筒仔仔细细照着看。

哎呀,妈呀!

怎么还有两个触角呢?

想到山里虫子比较多,担心欣欣被虫咬了,妈妈立马带医院。

急诊外科医生马春淼检查发现,这是两只蜱虫,一大一小,已经深深扎入了孩子的皮肤里。

马春淼先用酒精“醉倒”蜱虫,趁它口器松弛,立刻用镊子取出。

看到两只虫子完整地离开孩子身体,欣欣妈长舒了一口气。

她庆医院,因为她知道这小玩意可真不好惹。

“不好惹”的蜱虫

产卵不输小强,寿命堪比乌龟

蜱虫一生只产一批卵,产卵时断时续,连续十多次。

总产卵量从千余粒到万余粒不等。

蜱虫的生命力较强,耐饥饿。非洲软蜱不吃不喝最多可以活30年。

绿油油的地方是它家

蜱虫通常在草丛、灌木丛、森林、草原或者山地出没。

所以,那些喜欢去树林、草丛玩耍的孩子和宠物,更容易被蜱虫“赖上”。

不讲“武德”的阴险小虫

它专挑人们皮肤较薄又难被发现的部位“下手”。

比如头皮、耳后、腋下、腹股沟、脚踝下方、脚趾间等部位。

更过分的是,它的唾液有麻醉成分,通常等你发现它后,它可能已经吃得打饱嗝。

喜欢“暴饮暴食”

蜱虫不仅是“吸血鬼”,还是“饿死鬼”。

吸血时,它一头扎进皮肤,吸饱了血后,雄性蜱虫很少有膨大,但雌性体积会增大3倍~倍。

蜱虫吸血前后对比

放毒”高手

它携带并会传播83种病毒性、3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人一旦“中招”,可能会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巴贝西虫病、蜱传斑疹伤寒等等。

严重者如治疗不及时2周内可瘫痪或致死,死亡率高达30%以上。

如何防止被蜱虫咬伤

马春淼医生提醒:尽量少去偏僻的草地或者树林,野外出游可以选择比较空旷的、植物稀少的地方。

尽量减少皮肤暴露,去树林草地的时候可以穿长袖长裤,收紧袖口和裤脚口。

不要在野外长时间坐着或躺着,身上可以喷少量驱虫液等。

外出回来后全身检查+清洁,重点检查胳肢窝、肘窝、脖子、耳背、腹股沟等,另外也要重点检查头皮,看看有无小红点和肿包。

如果身上突然多出“黑痣”,一定要反复确认是不是蜱虫。

被蜱虫咬到应如何处理

人在被蜱虫叮咬后轻则发热,重则休克、器官衰竭。近年来,国内屡现被蜱虫咬伤致死的事例,在此提醒面对蜱虫咬伤时一定要正确处理。

不要直接拍死或者强行拔出蜱虫。

蜱虫的“嘴巴”有倒刺,嘴腹连接处也很脆弱。直接拍打或捏爆,头部可能会进一步扎入体内,释放更多毒素。

硬拔很容易使它的口器折断并留在皮肤里,处理不及时,轻则皮肤过敏、溃烂、发炎,重则引发感染。

正确的处理办法是:

先用酒精倒在蜱虫身上,使其头部放松、逐渐死亡,然后再用尖头的镊子垂直夹住蜱虫头部,取出后,用碘伏给伤口消毒。

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钻入过深,或者自行没有完全取出的话,再或者是在短时间内就已经发热、有红斑了,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治疗,以防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z/1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