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的西中简述



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软脑膜(软膜和蛛网膜)弥漫性炎症综合征,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是临床最常见的无菌性脑膜炎。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疱疹性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脑脊液无色透明,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

英文名:viralmeningitis别名:非细菌性脑膜炎

常见病因:肠道病毒感染

常见症状: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

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所以病情可轻重不一形式亦多样

该症发病与年龄机体免疫力及季节有一定关系是一种脑实质炎症

其是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重症患儿死亡率高或有后遗症

概述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故又称散发性脑炎。引起脑炎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单纯胞疹病毒、粘液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如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但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病情可轻重不一,形式亦多样。有的病儿表现为精神改变,如整天想睡,精神差,或乱吵乱叫,或不省人事;有的则出现手、脚瘫痪。也由于感染的病毒的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亦有轻有重,预后也各异。轻型病人,甚至危重病人,只要及时治疗预后将是良好的;若医院抢救,后果将是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瘫痪、智力低下、继发癫痫等。

病因

引起脑炎的病毒有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以下途径:

1、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例如单纯疱疹病毒可经嗅神经侵入脑部。

2、血行播散,不少病毒如柯萨奇、埃可、腺病毒先在呼吸道或消化道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然后经淋巴管进入血液,最后经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有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属变态反应,如麻疹及腮腺炎后。

临床表现

前驱期症状

表现为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

神经精神症状

1、意识障碍 轻者对外界反应淡漠、迟钝或烦躁、嗜睡;重者出现谵妄、昏迷。

2、颅内压增高 头痛、呕吐、头晕甚至出现脑疝,婴儿的前囟饱满。

3、抽搐 可以为局限性、全身性或为持续状态。

4、运动功能障碍 根据受损的部位可以表现为中枢性或周围性的一侧或单肢的瘫痪;亦可表现为锥体外系的运动障碍如舞蹈样动作,肌强直;亦可因脑神经瘫痪而有斜视、面瘫或吞咽障碍等。

5、精神障碍 如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幻听、幻视;情绪改变、易怒,有时出现猜疑,常因此而误为精神病或额叶肿瘤。

伴随症状

病毒感染为全身性疾病,但各种病毒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如埃可及柯萨奇病毒感染时常出现细小的麻疹样皮疹或同时有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腮腺炎时腮腺肿大(亦可在腮腺肿大之前先有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口唇周围出现疱疹。病程一般2周左右,多数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仅少数留有癫痫、视力、听力障碍、肢体瘫痪及不同程度的智能迟缓后遗症。

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根据急性起病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脑膜刺激征、CSF淋巴细胞轻、中度增高,除外其他疾病等,确诊需CSF病原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淋巴细胞。

脑脊液检查

当有上述临床表现而怀疑急性病毒性脑炎时应作腰椎穿刺,脑脊液送化验。可呈典型病毒性脑炎改变。

病原学诊断

1、脑脊液送病毒分离;

2、脑脊液细胞作免疫荧光抗体检查;

3、血清学检查,其抗体滴定度在恢复期较急性期高出4倍以上方可诊断。也可测定脑脊液中的抗体。

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脑电图

在病程早期脑电图己有明显的改变,虽然上述改变无特异性,但结合临床对诊断及预后的估计仍有一定的价值。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化脓性脑膜炎(包括未彻底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等鉴别。

诊断依据

1、起病急、常有病毒感染史。

2、出现发热、头痛、嗜睡、昏迷、惊厥以及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精神症状。

3、脑脊液的变化:外观清亮,白细胞数轻度升高(可在30 ̄×10的6次方/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4、脑脊液分离到病毒可确诊。

5、血清中和试验滴定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相差4倍或4倍以上。

6、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滴定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相差4倍或4倍以上。

7、血凝抑制试验,恢复期的滴定度较急性期高出或低于4倍以上。

8、免疫荧光抗体检查阳性。

9、脑电图示不同程度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波。

治疗措施

加强护理

病程中应加强护理,防止褥疮发生。要供给一定的水分、营养及电解质。对出现精神症状的病儿要防止发生意外。观察是否出现脑疝的先兆。

?病毒性脑炎

抗病毒治疗

虽然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以下药物可以使用:碘甙(疱疹净)、三氮唑核苷(病毒唑)、丙种球蛋白,其他如转移因子,干扰素可以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均可应用。

对症处理

1、退热、止痉 高热可以引起抽痉。用物理降温或中、西药物退热。苯巴比妥或安定可预防或控制抽搐。

2、减轻脑水肿 20%甘露醇。亦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药物治疗

1、抗菌药:

磺胺药:SMZ-TMP片剂口服,每次3片;或SMZ-TMP针剂肌注,每次1支,每日2次。用磺胺药应注意给予碳酸氢钠,输足量液体,保证尿量~1ml/日以上。重症患者及用药后出现血尿及肾功能不全,或对磺胺药产生过敏的患者,可改用下列药物。

青霉素:宜大剂量,成人每天~万单位。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

氯霉素:成人每日2~3克,分4次口服或肌注,静注。疗程3~5天,应注意血象变化。

2、对症治疗:

高热头痛,用物理降温或安乃近滴鼻。

恶心呕吐,用新针疗法,或注射氯丙嗪、胃复安。

惊厥时可用副醛0.2ml/kg,肌注;或10%水合氯醛灌肠,每次5~15m1。

其他

其他系统受累时,如心肌炎、肺炎等应及时处理。病后遗留的后遗症可采用针灸、推拿、药物及训练等方法治疗。

预防

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为止。

注意病情变化,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大不不等、呼吸节律失常等征象。

消灭蚊虫孳生地,抓好防蚊,灭蚊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人群免疫力,对易感者,尤其是10岁定期作乙脑疫苗接种,一般在流行季节前1-2月进行。如有瘫痪可能给予按摩等,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护理措施

1、发热的护理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体温>38.5oC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静脉补液。

2、精神异常的护理向患儿介绍环境,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明确环境中可引起患儿坐立不安的刺激因素,可能的话,使患儿离开刺激源。纠正患儿的错误概念和定向力错误。如患儿有幻觉。询问幻觉的内容,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儿提供保护性的看护和日常生活的细心护理。

3、昏迷的护理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低颅内压;每2小时翻身1次,轻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肺炎,动作宜轻柔;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成和呼吸骤停。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有痰液堵塞,立即气管插管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卡供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镇静,因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可使用镇静剂。

4、瘫痪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儿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卧床期间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使家长掌握协助患儿翻身及皮肤护理的方法。适当使用气圈、气垫等,预防褥疮。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加强保护措施,防碰伤。在每次改变锻炼方式时给予指导、帮助和正面鼓励。

病毒性脑炎的中医诊治:

本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

根据本病发病和传变过程,可按温病学卫,气,营,血的一般规律进行辨证,本病多兼夹湿邪,传变急速,易于耗气。故治疗总则为病在表时清暑透表。在里时甘寒清热,通腑清热。暑湿挟痰蒙蔽清窍,则出现意识障碍,神志不清,可开窍豁痰,清心泻火。若出现惊风,可按惊风论治。

病毒性脑炎应首先辨别虚实。急性期多实证,主要责之于湿热之邪为患,湿热阻络,治疗宜清热利湿通络;若属寒湿阻滞,治疗宜祛寒湿、温脾肾。恢复期多属虚证,主要责之于脾胃虚弱,治疗宜健脾益气;或肝肾阴虚,治疗应滋补肝肾。

1、卫气同病: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呕恶纳呆,头痛嗜睡,烦躁口渴,颈项微强,舌红,苔白腻,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表。

主方:银翘散合三仁汤加减。

药物:银花12克,连翘12克,桔梗9克,薄荷3克,荆芥6克,公英12克,竹叶9克,炙桑皮9克,甘草5克,芦根15克,桑叶12克,菊花9克,木通3克,黄芩9克,胆草6克,杏仁、半夏各15g,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g,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

加减:胸闷呕恶加藿香、厚朴;头痛嗜睡加菖蒲、郁金、佩兰。

2、邪在气营:

证候:身热持续,头痛呕吐,神志昏迷,或烦躁不安,惊厥抽搐,颈项强直,口渴引饮,尿赤便秘,舌质红,苔黄糙,脉洪数有力。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主方: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

药物:石膏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犀角(水牛角代替)30g,生地黄15g,元参9g,竹叶心3g,麦冬9g,丹参6g,黄连5g,银花9g,连翘6g。

加减:抽搐频繁加羚羊角、钩藤;神志昏迷加胆南星、天竺黄、海浮石。

3、.痰热壅盛

证候:高热不退,头痛剧烈,恶心呕吐,神识不清,或谵语妄动,喉中痰鸣,唇干渴饮,颈项强直,烦躁不安,四肢抽搐,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数或滑数。

治法:泻火涤痰。

方剂:清瘟败毒饮加减。

药物:生石膏大剂(-g),中剂(60-g),小剂(24-36g),小生地大剂(18-30g),中剂(9-15g),小剂(6-12g),乌犀角大剂(-g),中剂(90-g),小剂(60-g),真川连大剂(12-18g),中剂(6-12g),小剂(3-4.5g),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黄连。

4、痰蒙清窍

证候:起病稍缓,表情淡漠,目光呆滞,喃喃自语,神识模糊,或见痴呆,语言不利,或见失语,口角流涎,喉间痰鸣,纳差乏力,舌质胖嫩,舌苔白,脉弦滑。

治法:涤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组成:南星姜制半夏各二钱半(各12g)枳实茯苓各二钱(各10克)橘红一钱半(7.5g)石菖蒲人参各一钱(各5g)竹茹七分(3.5g)甘草半钱(2.5g)

5.痰瘀阻络

证候:神识不明,肢体不用,僵硬强直,或震颤抖动,肌肉萎软,或见面瘫、斜视,舌紫暗或有瘀点,舌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涤痰通络,活血化瘀。

主方:指迷茯苓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6、气虚痰瘀:

证侯:神情呆钝,默默无语,甚至痴呆,吞咽困难,喉间痰鸣,口角流涎,手足拘挛,肢体偏瘫,舌暗红,脉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主方:导痰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药物:黄芪(生)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g。半夏6克,橘红3克,茯苓3克,枳实3克(麸炒),南星3克,甘草1.5克

加减:气血虚弱加党参,白术,茯苓,熟地,白芍。低热不退加青蒿,地骨皮,白薇。血瘀加三棱,莪术。神志昏迷加苏合香丸

8、余热未清:

证候:低热,汗出较多,乏力懒言,虚烦不宁,偶有惊惕,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热。

主方:青蒿鳖甲汤加减。

荮物:青蒿6g,鳖甲15g,细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

加减:惊惕不安,汗出较多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便秘者加知母、全瓜蒌。

9、虚风内动:

证候:肢体强直,手足拘挛,瘫痪或震颤,抽搐时作,五心烦热,或伴低热,舌红,少苔,

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养血熄风。

主方:大定风珠加减。

药物:生白芍干地黄各六钱[各18g]、麦冬(连心),六钱[各18g]、麻仁五味子各二钱[各6g]

生龟版生牡蛎甘草(炙)鳖甲(生),各四钱[各12g]阿胶三钱[9g]鸡子黄(生)2个

加减:手足拘挛,抽搐时作加鸡血藤、钩藤、僵蚕;五心烦热加地骨皮、青蒿。

本文属收集,非本人所创。仅供参考及学习。

如对作者劳动表示感谢,请按下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的地址
白癜风北京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z/8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