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案例肝移植受者诊断为人类疱疹病毒



北京看白癜风好点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引言

在肝移植受者中,人类疱疹病毒6B(HHV-6B)脑炎的报道很少。年6月,中国科学医院(医院)南区ICU陶小根主任团队发表了一篇相关病例报道,在该病例中,一名56岁的男子在肝移植后17天因急性头痛和间歇性惊厥被送入ICU。脑脊液mNGS检出了条reads的HHV-6B,进行HHV-6B的实时PCR检测,显示结果为copies/mL,因此患者被诊断为HHV-6B脑炎,并接受更昔洛韦治疗。通过该病例发现,充分认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肝移植后HHV-6B脑炎的良好预后至关重要。

1

病史

一名术后肝脏肿瘤复发的56岁男子进行了肝移植手术。在术后进行了他克莫司和西罗莫司的免疫抑制治疗。该患者在移植后17天出现了头痛、间歇性抽搐和意识障碍,被转移至ICU。

2

体格检查

体温37.2℃,心率次/分钟,血压/91mmHg,SpO2为88%-92%,双瞳孔大小相同且圆形,直径约2.5毫米,对光敏感,躯干和背部均出现红斑性皮疹。该患者无法执行指令,体格检查未发现Babinski征的迹象,肌肉力量和肌张力均正常。

3

实验室检查

C反应蛋白7mg/L,ALT46IU/L,AST30IU/L,46μmol/L,血氨46μmol/L,BNPpg/mL。CT和MRI显示,除脑缺血外,没有其他异常,但脑电图异常。脑脊液(CSF)压力为mH2O,有核细胞数20×/L,红细胞0,蛋白质0.1g/L,葡萄糖4mmol/L和氯化物.9mmol/L。

4

入院治疗

入ICU时,该患者被诊断为未知原因癫痫,并接受了机械通气支持和抗癫痫治疗,停用他克莫司和西罗莫司,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并补充了各种B族维生素以改善神经系统症状。

5

两天后-mNGS和PCR确诊HHV-6B脑炎

同时,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mNGS)以鉴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两天后,脑脊液PMseq检出了条reads的HHV-6B(图1),覆盖度为98.59%(图2),进行HHV-6B的实时PCR检测,结果显示为copies/mL,因此该患者被诊断为患有HHV-6B脑炎,并立即接受了更昔洛韦静脉注射(每天mg)。

图1.第一次脑脊液PMseq报告

图2.脑脊液PMseq中HHV-6B覆盖图

6

第四天-MRI扫描

在ICU入院的第四天,大脑的MRI扫描显示对称性高强度信号分布在额叶和颞叶中(图3)。

图3.大脑MRI图

7

2周后

开始更昔洛韦治疗2周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到了明显改善,神经系统状态稳定,HHV-6B的实时PCR显示脑脊液和血液均为阴性(低于0copies/mL)。再次进行脑脊液PMseq,检出了29条reads的HHV-6B(图4),与第一次脑脊液PMseq相比,明显下降。第二天,患者撤掉呼吸机。

图4.第二次脑脊液PMseq报告

8

4周后

更昔洛韦给药4周后,脑脊液压力恢复到80mmH2O。进行脑脊液PMseq,未检出HHV-6B(图5)。从这一天起,更昔洛韦的剂量降低至mg/d。

图5.第三次脑脊液PMseq报告

9

第37天

入院37天后,转入移植科接受进一步治疗,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

图6.患者诊疗历程

结论

如果肝移植受者出现意识模糊或癫痫发作,应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有助于早期感染病原体诊断,从而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前后的reads数动态变化可对疗效进行评估,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人疱疹病毒6型与肝移植

人疱疹病毒6型(HHV-6)是一种广泛传播的β疱疹病毒,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型:HHV-6A和HHV-6B。健康成人HHV-6的血清阳性率高达90%,因此认为移植受者中大多数HHV-6感染是由病毒重新激活引起。肝移植受者中HHV-6激活的患病率从4.3%到53.7%不等。

血液或胆汁中HHV-6阳性与肝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关。在肝移植受者中,HHV-6感染也导致严重机会性感染的风险增加,包括CMV,EBV,VZV,分枝杆菌和侵袭性真菌感染。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NGS),一次检测可以进行上万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在鉴定与移植相关的病原体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

另外,HHV-6具有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类宿主端粒中的独特能力。这种现象通常称为遗传染色体整合HHV-6(ciHHV-6),发生在2%的肝移植患者中,ciHHV-6诱导的肝移植后HHV-6感染与肝排斥反应和死亡相关。因此,ciHHV-6的识别对于临床策略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Humanherpesvirus6Bencephalitisinalivertransplantrecipient:Acasereportandreviewoftheliterature

DOI:10./tid.

作者:李浩

校审/编辑:赵晓晶

唯菌论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by/14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