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人务必知道临床上是如何判断是细菌感



郑华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8342918723474520&wfr=spider&for=pc

点击阅读原文填写表格

小龙将检验资料电子版发至您的邮箱

①《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及图谱》pdf(85.18MB)+

②《粪便常规》pptx(11.95MB)

来源:基层检验网

关于感染鉴别诊断的问题,在临床上既是大问题又是小问题,下面,我就尝试从纯临床思路来鉴别细菌及病毒感染,希望对各位朋友有帮助。

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升高   

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升高   

1.从发病率上讲,85--90%为病毒,细菌大概不足10%,另外,支原体等亦可引起。   

2.细菌:中毒征重,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中毒征轻,热退后精神如常。   

3.细菌:多为驰张热型(体温忽上忽下);病毒:多为稽留热型(体温居高不下)。   

4.扁桃体上有脓点------细菌;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病毒。

5.扁桃体充血,表面不平、乌暗-------细菌;扁桃体充血,表面光滑、色鲜-----病毒。   

6.有卡他症状(留清涕)-----病毒;有脓涕、脓性分泌物-----细菌。   

7.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8.小年龄组(婴幼儿)------细菌多;大年龄组------病毒多。   

9.上感>3--5天,多合并细菌感染。   

10.清涕、稀薄痰----多见病毒感染,但也有人认为其中少数为杆菌感染。 

11.咳嗽痰多----多为细菌;咳嗽痰少-----多为病毒。   

12.医学认为:清痰(涕)为寒,黄(脓)痰(涕)为热,现代医学从另一侧面认为:前者为病毒感染,但也有例外,小部分为杆菌,后者为细菌感染。   

13.血象:

病毒感染初期:WBC(白细胞)可轻度升高,但N(中性粒细胞)多不高。

细菌:一般二者均高,但有三种情况:   

A、WBC升高,N不高;   

B、WBC正常/稍低,N升高-----多为阴性菌; 

C、WBC升高,N升高-----多为阳性菌。血象分类比总数更有意义。   

14.机查血象WBC分类与手工差异大,应以手工为更准确。   

15.发热伴寒战-----可能系细菌感染。   

16.发热伴手足凉------可能是阴性菌感染(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败血症,要警惕shock)   

儿童版:

1)细菌: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   

病毒:发烧但精神依旧好。   

2)细菌:体温忽上忽下   

病毒:体温居高不下,即使吃了退烧药,依然会反弹很高。   

3)细菌:扁桃体上有脓点   

病毒: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   两者喉咙都可能会红,细菌是表明不平暗色,病毒为表明光滑色鲜。   

4)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以上只是作为一个参考,有个体差异,并且表症的东西有时候个人判断也有误。   

5)验血 

病毒感染初期:白细胞可轻度升高,但中性粒细胞比多不高。

  

一般二者均高,另外还有几种情况:

A、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不高   

B、白细胞正常/稍低,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阴性菌)   

C、但这里尤其要注意一点是:在症状体征不典型,血象又“四不象”时,应结合CRP、NALP等检查综合分析。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阳性菌) 

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今日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了各类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相关疾病阐述了其临床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及免疫分子检测技术,细胞免疫分子检测技术,基于蛋白和组织学等层面的不同分子免疫学检测技术,基因相关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结合当前全新生物信息学的免疫学交叉学科技术的发展,基于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病、免疫增殖感染及染性疾病、血液病、遗传病、肿瘤、生殖免疫学和超敏反应免疫学临床诊治的相应学检测技术。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by/14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