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腹泻就不用验大便大错特错



北京什么医院皮肤科好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
遇到腹泻的患儿,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做个大便常规。有些情况下,对没有腹泻的患儿来说,化验大便也是非常关键的检查,否则可能忽视危机生命的情况。我们来看一个病例。

病例详情

患儿,女,4岁,于年7月主因发热2天,抽搐1次就诊。患儿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无寒战、抽搐及皮疹,无咳嗽、流涕,无头痛、腹痛、腹泻,自行予「布洛芬」「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口服,患儿仍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9℃,伴随寒战,就诊前半小时出现抽搐,表现为两眼上视,角弓反张,无口中流涎,无大小便失禁,大约持续3分钟自行缓解。遂拨打就诊。入院查体:T39℃,R30次/分,P次/分,血压60/30mmhg嗜睡,精神差,烦躁,咽稍红,扁桃体I°,未见异常分泌物。呼吸稍急促,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及杂音。腹平软,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无颈项强直,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既往无高热惊厥病史,无其他特殊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癫痫病史及高热惊厥病史。入院后完善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5×10?/L,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12%,CRP50mg/L;肝肾功能、心肌酶、离子测定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

夏秋季发热患儿的诊疗思路

本例患儿以发热伴抽搐为主症就诊,接诊时首先想到的是高热惊厥。临床接诊发热伴抽搐的患儿一般会从以下病因着手:1.高热惊厥90%发热伴抽搐患儿为高热惊厥,大多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或家族史,惊厥停止后精神、反应可。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本患儿不除外高热惊厥,但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明显,需首先考虑感染。2.颅内感染比如细菌、病毒性脑膜炎。颅内感染大多会有发热、喷射样呕吐、头痛,抽搐,精神差,神经系统查体阳性。但此患儿神经系统查体阴性,无头痛、呕吐症状,暂不支持,必要时需进一步完善腰椎穿刺检查。3.重症肺炎重症肺炎时出现中毒性脑病导致抽搐,但同时伴随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双肺听诊可闻及湿罗音。胸片可见斑片状影。本患儿无呼吸道症状,暂不支持。4.颅内出血常见的原因有脑血管畸形、维生素K缺乏。前者会有头痛症状,头颅CT或者核磁可诊断。而本患儿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暂不支持。后者一般有营养不良或肝脏病史,患儿平素体检,饮食情况良好,暂不支持颅内出血诊断。5.重型手足口手足口病也多发于夏季,但患儿咽峡部、手心、足心、臀部可见疱疹,本患儿未见疱疹,暂不支持。6.中毒性菌痢多发于夏秋季,可能有高热、抽搐等情况。经仔细询问病史,了解到患儿有在外就餐史,不能保证饮食安全。且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可以不出现腹泻。本患儿的情况可考虑中毒性菌痢,需立即完善大便检查。在灌肠取大便前,患儿家属有所不解「我们家孩子没拉肚子,化验大便干什么」,同患儿家属详细解释后,同意灌肠取大便化验。发现:大便中有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结合患儿症状和化验结果,诊断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什么是中毒性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是肠杆菌-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属于夏秋季传染病。大多有不洁饮食病史或者明确接触史。起病急,突发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生休克、昏迷。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多发生于2~7岁健康儿童,由于机体对细菌毒素产生异常强烈的过敏反应,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致病菌:痢疾志贺菌(临床表现较重)宋内痢疾菌(感染较轻)

福氏痢疾菌(病情介于上述之间)

传播:传染源:病人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

易感人群:2~7岁健康儿童多见。感染后不同类型致病菌间无交叉免疫。

临床特点起病急,表现为突发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休克、昏迷;肠道症状不明显,有的无腹痛、腹泻;有的发热、脓血便后2~3天出现中毒型。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又分为休克型、脑型、肺型、混合型。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口唇、指甲发绀、四肢凉、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正常或偏低,少尿;晚期血压下降或测不出,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DIC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脑型(脑微循环障碍):早期头痛、呕吐,面色苍白,肌张力增强,惊厥,血压增高,后期意识不清,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节律不整。表现为脑水肿和脑疝。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常在上述两型基础上发展而来。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或三型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死率高。诊断标准普通菌痢的诊断标准:1.病前1周内有明确的菌痢病人接触史;2.里急后重;3.左下腹明显压痛;4.粪便镜检10个高倍镜视野,平均每个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或连续2次镜检白细胞5个以上;5.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具备上述前3项之一和后2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但中毒性菌痢腹泻及里急后重症状不明显,需及时完善肛拭子及便培养及血常规(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为主)检查。如何及早识别中毒性细菌性痢疾?1.2-7岁体健患儿忽然出现发热、精神差或者休克、昏迷表现;2.发病季节为夏秋季;3.如果患儿未排便,一定取肛拭子或清洁灌肠镜检:显微镜下见多量红白细胞可确诊。治疗

1.降温止惊:高热伴烦躁、惊厥者可给予氯丙嗪和异丙嗪各1mg/kg,肌内注射。反复惊厥者可用地西泮每次0.3~0.5mg/kg(最大单次剂量不超过10mg)或苯巴比妥每次6~10mg/kg·次(最大不超过mg),肌内注射;或用水合氯醛40~60mg/kg·次保留灌肠。

2.抗休克:迅速扩容纠酸、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给氧等。

3.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可用20%甘露醇降颅压,剂量为每次0.5~1g/kg,每6~8小时一次,疗程3~5天。

4.早期可应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脑水肿。

经验教训

1.痢疾不一定有腹泻很多人认为,既然是痢疾,至少应该有腹泻症状,没错,痢疾分为很多型,包括普通型、轻型及中毒型,普通型腹泻、里急后重症状明显,但中毒型肠道症状不明显,主要机理为内毒素直接吸收入血,导致多脏器微血管痉挛及通透性增加。2.了解儿科疾病的季节特点儿科疾病对于夏秋季出现高热、血象高的患儿,一定要发病季节为夏季,虽然并没有出现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的症状,出于儿科发病季节的敏感性(春季流感、麻疹、水痘、猩红热;夏季中毒性菌痢、乙脑、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诺如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冬季流感、肺炎)想到了中毒性菌痢,遂紧急完善便常规检查,便常规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诊断明确。编辑:菁媛题图来源:站酷海洛投稿及合作:zhangjingyuan

dxy.cn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2(1):91-94.2.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8):-.3.李兰娟.传染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by/14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