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病毒研发药企亦诺微一年内3次获投,多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m/
01年元旦前夜,专注于开发新一代溶瘤病毒的生物技术公司ImmViraGroupCompany(深圳亦诺微医药,下称“亦诺微”)宣布获得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大湾区基金领投,Octagon资本、高瓴创投、招商局资本、博儒资本、澜亭资本和OrbiMed跟投,瑞银集团和中金公司担任财务顾问。
对此,亦诺微方面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我们的主要候选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商业化,同时扩大在OvPENS平台上开发新的研发管线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回顾00年,亦诺微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飞跃,就T瘤内注射项目与上海医药达成了里程碑式的授权合作,并获得了3次融资。作为亦诺微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项目,T瘤内注射项目迅速从中国的单中心试验扩展到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多个试验点,成为全球首个在中、美、澳三国开展临床研究的溶瘤病毒。此外,公司核心研发平台OvPENS的团队还发现了利用基于OV的载体方法使CAR-T细胞、ADC和BiTE对实体瘤有效的方法,这一科研突破预计最早在0年转化为候选药物。00年7月,经验丰富的首席医学官和首席财务官的加入,将确保我们的临床和财务职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上。00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份,我们很高兴与新加入的投资者以及一如既往支持我们的现有投资人共同迎接崭新的01年。”
00年6月和9月,亦诺微分别获得了万美元B轮融资以及万美元B+轮融资。此次C轮融资的正式公布,意味着亦诺微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完成了3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
图丨亦诺微创始人周国瑛教授
借此机会,生辉与亦诺微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国瑛教授、亦诺微首席财务官杨家康进行了访谈。在采访中,周国瑛向生辉透露,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支持亦诺微在研发和临床两大方面的发展,包括主要候选药物MVR-T-IT的国际多中心试验、另外两个候选药物的IND申请和临床试验的快速启动,以及在OvPENS平台上持续发现和验证新的候选药物。
杨家康是亦诺微在00年7月从外部引入的首席财务官,此前在趣店及多家上市公司担任CFO。一年内获得多次大额融资,加之知名CFO加盟团队,令业内产生了上市方面的联想。
在采访中,杨家康也对上市传闻做出了回应:“任何企业都会有IPO的想法,我们对于IPO的态度是‘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不管是在一级市场融资还是在二级市场融资,关键在于融资能够配合公司的高速发展,IPO只是其中一个方法。”
在他看来,IPO会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从科学家到创业者
亦诺微成立于年5月18日,主要从事疱疹溶瘤病毒的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创新药物开发,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现已进入临床阶段的溶瘤病毒研发药企。
回顾创办亦诺微的过程,周国瑛同样用“水到渠成”四个字来概括。
亦诺微成立于年,在此之前,周国瑛及联合创始人团队已经在溶瘤病毒领域从事研究长达二十余年。“经过对病毒本身、以及对溶瘤病毒的长达几十年的科学积累,在年,我们的创始团队创办亦诺微是一个特别自然的事情,也是在合适的时机做了合适的事。”
据周国瑛介绍,亦诺微的联合创始人之一——BernardRoizman,是美国FDA目前唯一批准上市的溶瘤病毒产品Imlygic(T-vec)骨架的发明人,被学界称为“疱疹病毒之父”,在病毒基因工程领域拥有众多专利。他目前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长达56年,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在科学家的身份之外,他也是一个生物医药企业的成功创业者,曾联合创办了抗病毒公司Aviron。
图
BernardRoizman(来源:亦诺微)
而周国瑛本人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芝加哥大学深造近15年后回国创业,创办深医院并出任院长、周博士在疱疹病毒科研领域和溶瘤病毒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年国际“抗病毒女科学家奖”唯一获得者,也是靶向疱疹溶瘤病毒的国际发明人。
“在我们创办亦诺微的时候,能够从我们创始团队的长期科研积累中获得一线的科学指导和有益经验,例如怎样针对功能复杂的病毒蛋白,尽可能地提高溶瘤病毒的安全性和复制能力,怎样选择肿瘤免疫治疗的候选药物,怎样准确地将外源基因插入病毒基因组,怎样与其他的免疫疗法产生协同性等等。”周国瑛提及的上述几大要素,都属于溶瘤病毒研发过程中最关键的考虑因素,这几大要素都和溶瘤病毒的骨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她所说,“溶瘤病毒的核心专利永远是骨架本身。在改造骨架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思考去掉和保留哪些病毒基因,确保病毒在设计上能满足有效性目标但同时经得起安全性的考验。因此,提高溶瘤病毒的安全性和复制能力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科学机制。亦诺微的一大优势在于,我们已经拥有了独特的病毒骨架和长期的科学积累,所以我们在骨架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衍生出更多的研发管线,几乎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五大系列产品,全面覆盖肿瘤
肿瘤药物研发进入了创新药的时代,但在亦诺微看来,溶瘤病毒在众多的创新药领域中有着它独特的地位。周国瑛解释道,“溶瘤病毒和其他传统的创新药彻底区别开来的一点在于,溶瘤病毒可以在核心的病毒骨架上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造和升级,这是它有别于其他创新药的独到之处。”
也正因如此,亦诺微在拥有了核心骨架的基础上,投入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研发体系——OvPENS。该研发体系建立于科学探索、专利、病毒基因改造技术、生物药生产工艺和商业化分析,基于溶瘤病毒的特性,开发能在单药药效、协同效果、创新和安全性上衍生出了较为丰富的研发管线,目前已经研发了5大系列产品。
图
亦诺微产品管线(来源:亦诺微)
周国瑛表示,“形成5大系列研发管线的原因在于,亦诺微是站在肿瘤治疗的宏观角度来看待新药研发的,因此将实体瘤、血液瘤以及肿瘤的复杂性都纳入到考虑之中。”
亦诺微进展最快的“拳头产品”——T3系列,是瘤内注射给药的、编码IL1和抗PD-1Ab的溶瘤性单纯疱疹病毒(oHSV)。这款药物在动物试验中显示出比单独使用免疫调节剂更好的疗效,且毒性更低。就在00年6月,该系列的MVR-T-IT(T,瘤内注射)已经在中、美、澳三国同时获批临床试验,这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并获美国FDA批准临床I期研究的溶瘤病毒,也是全球首个在中、美、澳三国开展临床研究的溶瘤病毒,临床研究包括单药以及与多种抗肿瘤药的联合使用。
“对于一些广泛转移的病人或肿瘤位于内脏的病人来说瘤内注射并不适用,因此,亦诺微又研发了可静脉给药的溶瘤病毒产品线——MVR-T-IV。”IV系列用于全身转移的肿瘤并且也可以与其它免疫调节剂组合使用,据透露,其临床前研究已经全部完成。
“脑瘤一直是肿瘤治疗领域的难题之一,但溶瘤病毒难以突破血脑屏障、作用于肿瘤部位,因此,亦诺微又开发了另一条产品线——C5,这是一种颅内注射的、专门用于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溶瘤疱疹病毒,预计01年年中申报IND。”
此外,针对肿瘤免疫疗法的未来——联合用药,亦诺微也专门开辟了一条与CAR-T疗法、ADC和BiTE协同治疗实体瘤的联合用药研发管线,目前,前期药物研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另一条管线是基于针对血液瘤靶性溶瘤疱疹病毒,旨在感染其表面具有独特受体的肿瘤细胞,而不能感染正常细胞,该管线拟用于治疗各种血液肿瘤。
在临床方面,MVR-T-IT正在开展I期临床试验,目前处于I期剂量爬坡阶段,已经在患者身上观察到“令人鼓舞”的疗效,I期临床有望最早在01年4月完成。此外,还有两款候选药物的临床试验也预期在01年上半年启动。
“当我们获得更多融资,一方面,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新药的规模可以进一步得到扩张;另一方面,溶瘤病毒的特性使得它和许多抗肿瘤药物具有协同性,在资本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开展更多的联合用药临床试验。”
“有了一个完善的系统性新药研发平台,亦诺微的研发管线,今后还将远远不止于此。”周国瑛说道。
-End-
IPO丨医疗健康企业丨最“吸金”领域年度关键词丨值得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by/14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春季疾病预防的全攻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