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知识
河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1引发因素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由后者引发的手足口病潜伏期短,容易产生重症。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亦柯萨奇A1-6、8、10、22病毒引起,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机型胡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
2发病位置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期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手足口病全年可见,从三月开始逐渐进入高发期。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传播突进。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3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人、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传染源是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及隐形感染者。
4传播途径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物、用具等传播。
5传染程度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隐形感染比较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而可以短时间内造成大范围的感染,疫情比较难控制。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很强,传播快,编辑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性溃疡为主要表现。
6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3~5天,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要表现。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无合并发症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天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为2~4天。发热,热程大都2~4天。咽痛、流诞、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咽部充血,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病程一般为4~6天,偶有延至2周者。
如何治疗与护理?1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如果发热未退,要让患儿多喝水。
2选择柔软的衣服、被褥,及时清洁保持卫生。
3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的双手,防止因瘙痒、疼痛难忍而抓破皮疹。
4保持口腔清洁,多漱口。
5若臀部有皮疹,要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
如何预防?预防手足口病,关键是做好卫生工作,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
1父母要引导孩子勤洗手,尽量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
2家长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与孩子有亲密接触时,如果发现孩子有头痛、拒食等症状,及时就诊。
3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高烧的患儿要多喝水,少吃多餐。多吃有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尽可能少吃煎、炸类的油腻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
撰写:园保健室
编辑:徐逍蔚
审核:倪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by/14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思维导图11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治疗整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