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20个孩子,5个得了手足口病疱疹性



每年到这个时候,宝姨就会担心:疱疹性咽峡炎来了,手足口病来了。

可能又有一大拨宝贝儿要受罪了。

“我家宝贝儿育婴园20个孩子,5个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这可咋办啊?”

“我家孩子幼儿园班里也是七八个孩子咽部发现有红点,我们孩子也是昨天下午发现就接回来了,该咋护理?”

“我家孩子去年得了疱疹性咽峡炎,也是被传染了,今年还会得吗?”

……

昨天晚上,咱们家有小宝群里,妈妈们的心再一次被“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揪了起来。

这俩病在咱们郑州“爆发”了?

宝姨赶紧联系医院感染三科主任李三景,她说:医院的手足口患儿也呈增高趋势。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王芳说:现在郑州手足口已经开始进入高发期,门诊上一天确诊多个孩子,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的早期轻型,所以,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也多。

虽然,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知识普及,宝姨写过很多了,但还是想再次跟姐妹们分享下。

手足口病:

多种肠道病毒,都可能引起手足口病,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个别患儿会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脑炎、肺炎等,极个别患儿会被危及生命。

患儿口腔里,可以看到有红色小疱疹,手掌心、臀部有一些小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痕迹,病程4~7天,具有中度传染性。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差不多,可以说是“亲姐妹”。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相同处: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和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有很多是重叠的,比如CA16,既可以引起手足口病,也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

春季高发,5岁以下孩子是高发人群。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不同之处:

位置不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口腔内有疱疹,而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口周、手、足和臀部甚至全身都可能有疱疹。

答疑得过一次疱疹性咽峡炎后,还会再感染吗?

得过一次疱疹性咽峡炎后,还会再感染吗?

王芳说,因为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有很多种,孩子这次感染的可能是这个病毒,对这个病毒有了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其他病毒却依然是空白,所以一样要引起注意。

按照卫计委的要求,幼儿园内,如果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以及一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一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建议幼儿园停课10天。

提醒孩子染上手足口病,及时就医是关键

王芳说,在临床上,手足口病患儿的家长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太紧张,听说孩子得了手足口病,直接吓哭了;二是太不当回事,对孩子发烧、出疹子不以为意,往往孩子惊颤、呕吐时才送医,“这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还容易发生危险”。

几天前,王芳接诊1岁半的甜甜,她发烧、出红疹时,妈妈喂了她一些感冒药。到了第三天,她烧到39℃,并出现惊颤、走不成路,医院。经检查,甜甜得的是手足口病,而且已经合并脑炎。

王芳说,最怕的就是患儿得不到及时治疗。孩子发病1~5天,会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严重的会死亡,即便存活也会留下后遗症。

王芳提醒,除了格外注意孩子的卫生外,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如果家长感染了病毒,自身可能不发病,但会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处方防疱疹性咽峡炎,跟防手足口病一样,该咋办?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开了一个“教育处方”,请家长一定要记牢:

一、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不要舔手、咬指甲。

二、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三、经常为孩子的房间通风换气,少带孩子去拥挤场所,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孩子接触。

四、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免疫力。

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六、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现象,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六、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手足口病人,做好早隔离、早报告、早预防治疗。

七、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八、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九、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公共场所传播,对家长早做健康教育。

采写:河南商报记者宗雷吴涛首席记者高云

统筹:李雅静编辑:高利国校对:马聪









































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该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by/6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