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独家异育银鲫疱疹病毒病及其防控对策



3流行病学

3.1CyHV-2的感染对象

有研究报道指出CyHV-2的感染对象仅限于金鱼、鲫及其普通变种,而对于饲养在同池中的瓦氏雅罗鱼(Leuciscuswaleckii)和欧洲丁鱥(Tincatinca)并不致病。

为了证实CyHV-2的感染谱的大小,利用感染具有典型症状的异育银鲫的肝、脾、肾组织浆液作为感染原,注射感染体重不同的异育银鲫(C.auratusgibelio♀×Cyprinuscarpiovar.singuonensis♂)、鲫(C.auratus)、湘云鲫(C.auratusTriploid)、黄金鲫(C.carpiohaematopterusTemm.EtSch.♀×C.auratus♂)、津新乌鲫(C.auratus♀×C.carpio♂)、建鲤(C.carpiovar.Jian)、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后,连续饲养21d观察了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见表3。

表3不同鱼类经患病异育银鲫资质浆液攻毒后的死亡率

由表3所示结果可以看出,异育银鲫和鲫均对感染非常敏感,而其他的供试鱼类均不敏感。说明CyHV-2虽然对异育银鲫和鲫具有很高的致病性,但是其感染谱比较窄。

这与Hedrick等()对金鱼、鲤和鲤的杂交鱼所进行的攻毒试验结果是一致的,他们发现鲤和鲤的杂交鱼能感染CyHV-2而成为该病毒的携带者。Andor等()对金鱼的感染试验证明鱼卵、鱼苗、鱼种和亲鱼均可感染CyHV-2,而且幼鱼比成鱼更易感,且引起暴发性死亡的通常是小于1龄的幼鱼,不过成鱼、亲鱼也有死亡的病例报道。

Jung等()通过腹腔注射CyHV-2感染4月龄的锦鲤,感染的锦鲤没有死亡发生,也没有病理变化,表明该病毒不是锦鲤的病原。Jeffrey等()也报道与发病金鱼在同一养殖系统下的瓦氏雅罗鱼、欧洲丁鱥不受影响。

并且认为即使与金鱼种系相近的鱼类如鲤、瓦氏雅罗鱼、欧洲丁鱥等,即使在适宜温度长期与病鱼共养也不发病。

Goodwin等()在感染了CyHV-2的亲鱼孵化出的鱼卵和鱼苗中均发现了该病毒,从而证实了该病毒存在垂直传播。

3.2流行条件

年8~11月、年5~11月、年4~11月和年4~10月,采用现场调查、访问相结合的方法,笔者对江苏省苏北地区的部分水产养殖基地异育银鲫疱疹病毒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所得到调查结果是,苏北地区异育银鲫疱疹病毒病主要在4~6月和8~11月初流行,其中5月和10月分别为两个流行期的高峰期。

当水温处于上升期时,异育银鲫疱疹病毒病流行的适宜水温范围为15.0℃~28.0℃,即当池塘水温自然上升至15.0℃时,疾病开始发生,而继续上升至28.0℃或者以上时,这种疾病就几乎停止发生;

当水温进入下降期,即使池塘水温尚处于28.0℃以上,这种疾病也是可以发生的。发生异育银鲫疱疹病毒病的池塘,主要是单养异育银鲫或者是主养异育银鲫的池塘,混养异育银鲫的池塘较少发生,即使发生后也比较容易控制。

发生疱疹病毒病的异育银鲫规格大多为g/尾以上的个体,小规格鱼种较少发生这种疾病。在江苏省射阳、大丰等地精养池塘,连续几年不同程度出现这种疾病,死亡率一般为30.0%~40.0%。严重发生时可达90.0%以上,甚至导致整个池塘中异育银鲫全部死亡的事例也偶有发生。

Goodwin等()报道金鱼发生由CyHV-2引起的疾病主要在春秋季节,主要受水温影响,15℃~25℃容易发病。当水温高于25℃时,发病率降低,当水温提高至27℃时,死亡现象几乎立刻停止;

当环境温度急剧下降至该温度范围时,携带该病毒的金鱼种群能够产生典型的疾病和发生大量死亡,而当温度缓慢下降时,疾病的发生会逐渐减缓,这可能与免疫反应的产生有关。推测温度是影响感染金鱼组织内病毒复制的关键因子。比较Goodwin等的研究结果,可知由CyHV-2引起异育银鲫的疱疹病毒病流行温度与金鱼发生疾病流行条件大致相同。

3.3流行范围

Jung等()首先报道了年秋季和年春季,在日本西部养殖的金鱼由CyHV-2导致的所谓疱疹病毒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流行情况,死亡率几乎达到%。

随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继出现该疾病暴发的报道,Groff等()报道了年春季在美国西海岸一循环水养殖的金鱼幼鱼突发这种疾病,后经Goodwin等()证实西海岸发生的病例与该国中部和东海岸发生的金鱼暴发性死亡均是由CyHV-2感染引起,表明该病在美国分布广泛,造成的死亡率高达80%以上。Whittington等()认为是由于观赏鱼的国际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该病的迅速传播。

Stephens等()推测CyHV-2已经在全球范围存在广泛的分布,在澳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相继有该病发生。在欧洲,年Philbey()在英国一个室内水族箱发病死亡的金鱼观察到本病,随后在英国另一金鱼零售店也发生了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例,并鉴定其病原为CyHV-2。最近几年,在匈牙利养殖的银鲫也发现了CyHV-2感染的病例。

年我国台湾省东北部某金鱼孵化场因引进进口亲本金鱼导致繁殖的金鱼鱼苗发生暴发性疾病,死亡率高达90%,发病的症状与疱疹病毒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极为相似,从患病鱼体内没有分离到任何病原菌,而通过电镜技术检测了到疱疹病毒颗粒,究其原因,该病毒可能是从进口的金鱼亲本中传入。

袁军法等对我国天然水域中鲫体内感染CyHV-2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感染率约在10%左右(来自资讯交流,未发表资料)。4防控对策

对于由CyHV-2引起的金鱼或者异育银鲫的疱疹病毒病,国内外均尚未见到有效防控对策的报道。经过~年在射阳县黄沙港盐城裕达水产养殖公司的防控试验结果,初步证明了异育银鲫疱疹病毒病是可以有效防控的。

4.1免疫预防首先,探讨了组织浆疫苗的免疫效果。即取典型疱疹病毒病症状的异育银鲫鳃、肾、脾、肝等组织,制备异育银鲫疱疹病毒病组织浆灭活疫苗。对平均体重为(.0±12.0)g的银鲫成鱼和(73.0±6.0)g的异育银鲫幼鱼,沿胸鳍基部每尾成鱼注射0.6mL、幼鱼注射0.3mL后,分别放回设置于室内的水族箱和野外的小型池塘中继续饲养21d。

收集具有典型疱疹病毒病异育银鲫病鱼制备组织浆。对将经过免疫接种的试验组和对照组银鲫,沿胸鳍基部每尾成鱼注射0.6mL、幼鱼注射0.3mL后,放回水族箱中继续饲养,观察供试鱼的发病状况。并按照下式计算免疫相对保护力。

相对免疫保护率=[1-(免疫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

对室内水族箱和野外小型池塘中饲养的供试异育银鲫进行攻毒后,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接种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后的异育银鲫,与接种正常异育银鲫组织浆和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异育银鲫相比死亡率几乎是一致的,均为90.0%以上;而且死亡率还高于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异育银鲫的死亡率,后者的死亡率为86.7%。

说明接种病鱼组织浆疫苗,不能使受免异育银鲫产生对疱疹病毒病的免疫保护力。

其次,探讨了免疫增强剂的防控效果。在饲料中定量添加各种免疫增强剂后,连续投喂养殖池塘内设置网箱(图5)中饲养的异育银鲫28d后,用典型疱疹病毒病银鲫病鱼制备组织浆攻毒。结果见表5。由表5可见,将酵母培养物和酵母复合物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在饲料中投喂,对异育银鲫抵抗CyHV-2感染,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根据试验结果,在每年刚开始投喂饲料时(在江苏省射阳县黄沙港地区大约是4月初,水温上升到12℃左右)和8月下旬(池塘水温开始下降前20d左右),即异育银鲫疱疹病毒病流行之前,每次连续投喂添加有免疫增强剂的饵料28d左右。通过增强养殖异育银鲫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提高抵抗病毒性病原感染的能力。

4.2精选药物为了提高控制细菌、寄生虫病的药物疗效,减少药物对可能潜伏感染病毒鱼类的应激性刺激,坚持对养殖池塘中致病生物药物敏感性变化的监测。通过试验选择市售优质药物,以“测菌用药”和“测虫用药”的方法做到“精准用药”,及时治疗疾病的同时减少因盲目用药而多用药物的现象。

当养殖异育银鲫同时出现“鳃出血”和“大红鳃”症状时,根据从患病异育银鲫体内分离的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测定的结果,选用盐酸土霉素和烟酸诺氟沙星作为野外治疗疾病的药物,用于池塘患病银鲫治疗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以看出,与未用药物的对照池塘相比,用药的池塘死亡率上升速度比较缓慢,尤其是用药初期,池塘中银鲫的总死亡量有一段时间是有所下降的。

但是,并不能控制出现疱疹病毒病症状的异育银鲫死亡。所以,当确定异育银鲫同时有致病菌引起的“大红鳃”和疱疹病毒病引起的“鳃出血”时,不建议采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

4.3减少药物刺激

改变过去每隔10~15d就在养殖池塘中泼洒杀虫药剂控制寄生虫,泼洒消毒药物控制水质,投喂添加抗生素药物饵料预防细菌性疾病的习惯做法,开展针对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病原的分子生物检测与定量方法以动态监测养殖动物体内、外病原体的丰度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使用药物,避免了多次、大量使用各种药物对养殖异育银鲫造成的应激性刺激。

4.4合理混养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利用CyHV-2感染不同鱼类的试验结果,提出了合理混养的防控对策。连续几年在裕达水产养殖基地13,多亩水面中,过去单养异育银鲫6,余亩养殖水面,分别改为异育银鲫与二龄草鱼混养、异育银鲫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混养以及异育银鲫鱼与黄颡鱼混养等方式。结果证明了混养是防控异育银鲫疱疹病毒病的发生有效对策之一。

4.5喂膨化料

对饲养的异育银鲫和草鱼投喂膨化饲料,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避免残饵对养殖水体造成的污染。为了减少鱼类集中在池塘旁边的饵料台摄食,导致食台区域水体中溶氧缺乏,造成的,对鱼类的损伤,在水温比较高的6~9月份,将膨化饲料中的一部分直接投喂在池塘中央。

4.6优化环境维持养殖环境稳定

坚持采用生石灰清塘,生石灰的用量满足池水保持pH>11至少2h,以达到彻底清塘的目的。在高温季节采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池塘水质,尽力做到保持水质稳定,避免急剧改变水质对异育银鲫造成应激性刺激,制定异育银鲫养殖池塘水质的管理方案,保证养殖期间始终有良好的水质。

总之,在对CyHV-2引起的疾病,国内外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滥用药物不仅会降低养殖鱼类自身的抗病能力,还会留下残毒,污染水体和环境,根据现状,制定异育银鲫疱疹病毒病防控对策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养殖异育银鲫的疱疹病毒病之所以发生,其根本原因还是环境导致鱼体抗病力(免疫力)下降的缘故。

所以,防控这种病毒性疾病的出发点就是在改善养殖环境、维持养殖环境稳定、减少和避免与养殖鱼类应激性刺激的基础上,通过定时给予免疫增强剂的方法增强养殖异育银鲫自身免疫力,帮助鱼体的免疫机能在与进入体内的病毒搏击过程中能处于优势地位。

今后,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培育抗病品种,研制CyHV-2的灭活疫苗、减毒疫苗、细胞工程疫苗,将是对这种病毒性疾病防控研究的主要内容。(参考文献略。)(完)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当代水产》杂志社,腾氏水产商务网属其官方发布网络平台。如需转载,请在篇尾按以下格式注明:1、来源:《当代水产》5月刊2、文/图:陈昌福陈辉胡明方苹李景刘训猛袁锐

3、腾氏水产商务网







































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第一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by/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