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颊炎不可怕,了解这些不用慌
近期咽峡炎的高发,家长们都心慌慌,不知道如何保护孩子。手足口病很多家长可能了解的比较多,对于疱疹性咽峡炎了解的反而较少,家长们有必要对咽峡炎做一个了解。
两者相同之处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都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5岁以下的孩子是高发人群,好发于春秋季,“六一”前后是高发期。它们是一对「表兄弟」,都是出自同一个家族,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肠道病毒。手足口病的病毒和引起疱疹性咽颊炎的病毒,有很多是重叠的,所以在症状和传播途径上极为相似,又有所区别。
两者不同之处
疱疹位置不同咽峡炎的疱疹只在咽喉部位,手足口病的疱疹会出现在嘴巴周围、咽部、手上、足底,甚至肛门周围。
症状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是先发热再发现疱疹,突然性的高热不退,体温在39~40℃左右,发热时还可能伴有抽搐,随后就诊时发现口腔有泡疹,孩子咽痛明显,吃东西哭闹难受。病毒传播极快,孩子可能上午状态很好,下午就立马无精打采。发热时间会持续3~5天,同时口咽部出现小红疱,发热停止后,疱疹也会出现破溃。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复制期一般3-5天,到后期病毒不再增生,最后病毒自然在体内衰败,病情好转。
大多数的手足口是先发出疹再发热(有的也会无热),一般是中低热,体温不高于38.3℃,咽痛症状比较轻,甚至有的孩子没有咽痛症状,发热1~2天就恢复正常。手足口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可能伴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早期就是普通感冒的表现,一般要等手、足、口、咽部出现红点才能确定。手足口病大部分愈后良好,但是也有1%左右的重症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有的时候甚至危及生命。
出医院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都属于自限性疾病,两者属于病毒性感染疾病,抗生素杀不死病毒,不需要用抗生素,也没有任何抗病毒的特效药,都是可以自愈的。在病程中主要是支持疗法,退热、多喝水、按时排便。咽喉疼痛要给宝宝吃流食,喝凉水缓解疼痛。如果孩子有以下4种情况,建议尽快就医:
1、宝宝持续高热
出现持续高热,温度39℃超过24小时,或者已经给宝宝吃了退热药但是体温还是下降不明显。
2、咽痛无法进食导致脱水
有的宝宝咽痛明显,喝不下水也吃不了东西,导致脱水严重(眼窝深陷,嘴唇干裂,精神萎靡)。
3、体温正常的时候精神状态差
如果在孩子体温恢复正常的时候,还是精神很差,比如嗜睡、很长时间不吃东西、烦躁,甚至连哭闹都没有力气的时候,建议带宝宝去就诊。
4、出现肢体抖动、呕吐、抽搐等情况
如果孩子出现惊跳(四肢抖动),肌肉抽动或震颤、呕吐、皮肤发花、面色苍白等的情况,医院了。
该如何预防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都是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染,预防方法类似。
1.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要用肥皂或含氯洗手液,用流动的水给孩子洗手。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换尿布、处理粪便后也要洗手。
2.注意孩子用品及环境卫生
孩子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消毒;奶瓶、奶嘴及餐具使用前充分清洗、消毒;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集公共场所
不管疱疹性咽颊炎还是手足口,病症消失后还会持续有1~2周的后续传染期,高发季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集公共场所。
4.及时接种手足口疫苗
疱疹性咽颊炎没有疫苗,手足口可以接种二类疫苗EV71疫苗,对肠道病毒71型(也是最危重症的一型)感染的保护率达90%以上,6个月至5岁的孩子可以选择接种。
温馨提示
很多小孩患有咽峡炎和手足口是大人传染的,成人抵抗力强,感染病毒后没有症状,但是在亲吻孩子或跟孩子玩耍的时候会传染给孩子。大人如果感觉咽喉不适,就可能是疱疹病毒引起的,这个时候要注意用淡盐水漱口,不要亲吻孩子。
如果孩子有发热及其它相似症医院就医,早发现早治疗,并如实告知老师孩子病情。
让教育更幸福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cs/12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暑期安全包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真的分
- 下一篇文章: 偏方篇单纯性疱疹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