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录贵教授司妥昔单抗,中国Castlem



Castleman

(CD)是一种血液淋巴系统的罕见病。司妥昔单抗,年被CD协作网络(CDCN)推荐为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iMCD)的一线治疗药物,目前已经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NMPA-CDE)受理上市申请,并纳入优先审评,即将登录中国。

对此,我们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中国医院淋巴肿瘤中心主任邱录贵教授,就Castleman病在中国的流行病学、分型、治疗方法,以及司妥昔单抗的上市将对Castleman病的治疗有哪些积极的影响进行了相关访谈。罕见的Castleman病

Castleman病(CD),又名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是一种罕见的、性质未定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发病率约2/万。CD具有高度异质性,根据病灶分布情况可分为单中心型和多中心型;根据细胞类型可分为透明细胞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根据有无明确病因分类可分为无确切病因的特发性CD和有确切病因的CD,如单纯疱疹病毒-8(HHV-8)型相关性C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性CD等。本病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细胞因子IL-6与其关系最为密切。临床表现多样,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

Castleman病的治疗选择

不同的CD亚型存在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依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分层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单中心型CD一般通过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可达到长期生存,在不能全切的情况下,部分切除可以延缓疾病的复发与进展。多中心型CD通常需要系统治疗,但目前还缺乏标准治疗方案。现行治疗大多是根据细胞类型选择化疗方案,或者根据其病理特点进行抗血管生成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此外,针对IL-6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在CD中的重要作用,抗人IL-6单克隆抗体(司妥昔单抗)被NCCN推荐作为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iMCD)的主要治疗选择。

iMCD患者的希望-司妥昔单抗

司妥昔单抗(Siltuximab)是抗IL-6的单克隆抗体,能有效阻断IL-6信号通路。一项临床试验将79例CD患者随机分为司妥昔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结果34%(1例CR,17例PR)的司妥昔单抗组患者获得持久的临床疗效,安慰剂组患者均无反应。基于此项研究,司妥昔单抗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iMCD患者,以及获得CDCN以及NCCN等指南的一线治疗推荐。年ASH也报道了56例多中心型CD患者,其使用司妥昔单抗治疗的反应率高达63%。但仍有部分CD患者抗IL-6治疗无效,为建立一个疗效预测模型,等对CD患者的38个基线实验室参数进行分析后发现,与司妥昔单抗反应性有关的参数(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均与IL-6和急性炎症有关,提示具有炎症反应的iMCD患者可优先考虑司妥昔单抗治疗。

积极协作造福患者

中国Castleman病协作组(CCDN)是面向国内同行提供Castleman病的交流平台,并积极和国际同行开展合作,成为沟通国际和国内Castleman病研究的重要纽带,将中国原创性研究成果推向国际。同时协作组也会医院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推广,医院开展CD相关诊断和治疗工作。希望通过CCDN的成立可以加深对于CD的认识和相关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我国CD的整体诊断和治疗水平,造福更多的患者。

孤儿新药,未来可期

司妥昔单抗治疗iMCD的疗效、安全性已经通过多项临床试验证实,目前已在40多个国家上市。司妥昔单抗进入中国后,将打破中国iMCD患者“无药可用”的尴尬局面,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更体现了国家对罕见病治疗的重视、对生命的重视,希望有更多的“孤儿药”进入中国。

荟萃名家,聚焦临床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cs/1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