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双修英雄谱,万众齐心破城疴
导读
三亚是全国首个“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综合试点的地级市。去年以来,三亚举全市之力做好“双修”“双城”工作,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城市品质有效提升。今年12月10日,全国“双修”现场会将在三亚举行。本文旨在充分展现三亚干群共建共享的良好风貌,总结三亚城市发展经验,助力海南乃至全国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1
长期扎根项目,视工地为“第二个家”,术后一个月即“回家”,劳累感染不“离家”
邓新兵:“双修”的“拼命三郎”
一张张项目设计图纸、一块写满工期表的小黑板、一只水壶、一盒药片和一筒几乎没动过的饼干,这是邓新兵办公室里除桌椅外的全部物件。因“屋主”不常待办公室,这间工地活动板房里的小屋更像是休息室。
此时,“屋主”邓新兵,三亚东岸湿地公园项目技术负责人,自11月25日起,已在三亚迎宾路的工地上和工人一起奋战了5天,开挖河道、砌挡土墙、平整土方……如今东岸湿地公园的河道上下游贯通,实现了调蓄周边区域雨洪的功能。
至此,邓新兵才稍微放下心,赶着11月最后一天去做每月例行术后检查。
服药治疗仍忘我工作
两年前,邓新兵被查出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年8月,考虑到邓新兵刚在北京做完骨髓移植手术,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便将其总工程师的岗位调整为副调研员,以便他回到三亚后能好好静养。而此时,三亚获批“双修”“双城”试点城市不久,正举全市之力推进“双修”“双城”建设。
“三亚开展‘双修’‘双城’工作是为全国城市转型探路,这是三亚的光荣。如果自己能成为‘双修’先行者的一份子,更是无上的光荣。”邓新兵感恩单位对自己的照顾,但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城市建设者,他更希望能加入“双修”“双城”建设队伍行列,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助力三亚“双修”“双城”工作。于是,手术后仅一个月,他便接手了市民果园项目。
当时刚做完手术的邓新兵免疫力极低,仍需继续服药治疗。“医生说,术后我的身体免疫力相当于婴儿的免疫力,千叮咛万嘱咐叫我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否则极易感染。”问起当时的身体状况,邓新兵笑着摇摇头不愿再多言。
实际情况是,即使因身体虚弱,加上长时间待在工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关节疼痛、全身乏力等种种问题“袭身”,依旧没阻挡邓新兵投入工作的脚步。年9月至年12月,3个月时间,三亚叫停地产建公园、宁弃千金换绿地的民生工程之一——市民果园项目按计划基本完工。
劳累感染仍不离岗位
今年7月,因东岸湿地公园项目施工程序复杂、难度大,邓新兵再接重任,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顶着盛夏烈日,邓新兵来回穿梭于各个施工点,仔细查看了解项目推进进度和存在问题时,手里始终紧攥着一小瓶风油精,脸色苍白但步伐坚实。
“他在工地的时间比工人们还长,每天早上天未亮就赶到工地提前踩点、组织协调当天施工工作,晚上又打着手电筒查看工程进度问题。”东岸湿地公园项目监理单位负责人冯琅透露,“因为术后免疫力低加上劳累,邓新兵有一次感染了带状疱疹,要不是我碰巧看见他在办公室里吃药时痛得连腰都直不起来,都没人知道这回事。就这种身体状况了,他还坚持守在工地……”
同事认为这是“常人不能负荷的身体状态和工作强度”,邓新兵却认为这只是一名普通的园林工作者、城市建设者的职责使命所在。他说,“每天多转转工地,一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解决问题。东岸湿地公园项目工程量大且复杂,时间紧迫,只有勤看、勤说、勤思考,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施工进展。”
东岸湿地公园风景如画。图片来源三亚日报
抓速度的同时不忘抓细节。“项目各参建单位必须严格工程管理,严格工程程序,保证施工质量;对于不合格的工艺或工序,我坚决不予验收。”邓新兵说。此外,为使东岸湿地公园达到调蓄区域雨洪的功能要求,邓新兵与设计单位交流沟通,对项目设计做了两次较大修改。目前,三亚东岸湿地公园示范段已基本完工。
对于邓新兵投入工作的“拼命劲”,家人其实担心不少,也颇有微词。但让邓新兵感到动力十足的是,家人仍全力支持。
“三亚‘双修’‘双城’工作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重大民生工程,是为城市增添生态底蕴、筑牢生态屏障,实际上我也是在通过投身‘双修’建设,给自己的家庭和更多的家庭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邓新兵说,能够加入三亚“双修”“双城”建设行列中发挥一技之长、贡献一己之力,他感到自豪、幸运、满足。
(海南日报
记者陈雪怡)
2
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听民声解民忧,让“双修”成为“民心所盼”
东岸棚改“先锋队”:以真情换民心
经过近两个月的思想斗争,三亚市吉阳区东岸村村民吕秀妹终于同意拆掉家里的三层楼房。
从反对质疑,到支持理解,再到主动签约,三亚东岸棚改工作中,类似吕秀妹这样的村民并非少数。东岸村棚改,是三亚“双修”布局的重要一步,市直机关干部组成的东岸棚改队配合三亚市吉阳区政府,形成市区联动攻坚合力,干部们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俯下身子走村入户,以真心真情与百姓交流、交心。
吉阳区棚改工作人员在东岸村民吕秀妹(中)家中了解情况。三亚日报记者袁永东摄
东岸村,三亚最大的城中村之一,居住人口达人,房屋总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根据设计规划,东岸村参差错综的楼房,将推平重建,打造三亚市区内面积最大的淡水湿地——东岸湿地公园。
由于棚改涉及村户多、历史遗留问题重、牵扯利益问题深、村民对政策存误解等诸多问题,去年年底棚改工作启动以来,工作人员吃闭门羹、坐冷板凳、挨巴掌的情况不断为棚改工作局面开创抛出难题。
为此,三亚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将东岸棚改划分为16个片区,由吉阳区16个部门“一把手”担任片长,将办公室搬到了拆迁现场;18个市直机关抽调40名干部成立工作组,涉及国土、住建、工商等领域,为村民全方位解答拆迁难题。各部门班子成员协同合作,短短50天,便完成了栋房屋的丈量,打开了良好新局面。
面对被拆迁的户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入学难、无保障性住房等各种复杂问题,棚改工作人员“点对点”精准推动,将拆迁户的“操心事”当“自家事”贴心解决。
“阿婆,身体怎么样?”“家里小孩上学问题解决了吗?”……三亚东岸棚改第10片区的工作人员红初妹,每日下村挨家走访,皮肤已被晒得黝黑,被村里亲邻称为“黑妹子”。“在村里的时间占据了生活大部分,现在最思念的就是自己儿子。”单亲母亲的她,提到家庭,备感惭愧。
白天,棚改现场炮机轰鸣,施工热火朝天;夜里,棚改工作队趁拆迁户下班归来,走村入户、宣传政策。日以继夜、锲而不舍,成为东岸棚改工作人员的“精神标签”。“现在到了晚上,听不到炮机声,都无法入睡。”三亚市吉阳区城管局二队大队长钟金平已经习惯了炮机24小时不间断、对讲机24小时不停歇、手机24小时畅通的工作状态。
坚持地守候、真心地付出,东岸棚改土地上涌现出“湿背哥”“小虎队”“娘子军”等一批典型人物,既除近忧,为民申请安置房,解决住房问题,又解远虑,指导村民合理支配拆迁款、传授理财经验,为东岸村民未来规划铺路。
“通过认真倾听村民的心声,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以真情换取民心,让群众参与监督、阳光操作,确保群众政策清、情况明、心底亮,从内心去支持理解棚改工作。”三亚市吉阳区副区长蔡曜泽说。
一年来,即便是节日假期、台风雨天,东岸棚改现场施工无休,为加快“双修”建设,东岸棚改队仍冲锋在前、奋战一线。截至11月28日,东岸棚改项目共计拆除房屋栋/处,建筑面积共计万平方米,丈量率达99%,签约率达89%。
(海南日报
记者林诗婷)
3
扎根工地,90天建成公园;如期完工,喜看城市添美景
吉嘉骥:挥洒汗水润出一片绿意
行走慢道上,看平缓的小径在绿荫间曲折;伫立河畔间,美丽的临春河在红树间蜿蜒;漫步红树林生态公园,清风徐徐,绿意盎然。这是三亚市春光路红树林生态公园完工后的美丽图景。
这座占地亩,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的公园,从开工到建成,仅仅历时90天。看着这片城市美景,三亚市住建局市政维护应急中心副主任、红树林生态公园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吉嘉骥脸上满是自豪。
7月1日,红树林生态公园项目建设吹响号角。
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恢复红树林树苗11万株,恢复植被种类33种,延续临春岭山体景观,做到“还绿于民,还景于民”,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杨宁摄
今年下半年,三亚多雨天,施工不便。但根据计划,项目要在9月30日前完工。时间紧,任务重,27岁的吉嘉骥扛起重任。
他与同事认真研究施工图纸,结合工人的施工强度与三亚天气状况,将施工工序按照最优顺序进行排列组合。确定施工方案后,他一丝不苟督促施工队按照方案开工;开挖河道、植栽苗木、打桩支护、平整园区……“白加黑”“雨加晴”“5+2”成为吉嘉骥的工作常态。
“每天上午8时,他已到工地,与工人们一同开工。晚上11时,他又准时集合各个参建单位负责人开调度会,安排次日的施工任务。”同事杨炼透露,吉嘉骥每天在工地上一呆就至少16个小时,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9月30日,红树林生态公园如期完工。“年以前,这一片是沿河水塘和生长着红树林的湿地,后来成了房地产项目,湿地被挖填。但是你看,现在又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公园。”完工的当天,吉嘉骥带着即将临盆的妻子来到公园,向爱人介绍凝聚着自己心血的工程。
这三个月来,怀孕的妻子一个人在家,做饭、散步,只有偶尔吃饭时能够见面。谈到妻子,吉嘉骥自责地说:“我亏欠了她。中秋节那天晚上我在工地,家里只有妻子一人,结果岳母知道后打电话劈头盖脸训了我一顿。”其实吉嘉骥心里知道,家人是心疼自己,而妻子更是始终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吉嘉骥的努力,家人疼在心里,工友们看在眼里。
“他在工地的时间比工人们还长,每天天刚亮就赶到工地,天黑了他最后一个走。”同事徐传程告诉记者。而吉嘉骥却认为这是出于一名普通城市建设者的职责使命。
目前的红树林生态公园,种植了10万多株苗木,包括芒果、槟榔等果树、景观苗木与红树等。“一两年后,就可以欣赏到瓜果飘香、林深水幽的美景。”吉嘉骥说,看着这片土地从一块脏乱的荒地变为充满生机的绿地,就像看着孩子成长一样,自己心中无比喜悦。
“在项目建设中得到了一展所学的机会,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公园修好了,孩子也有了玩耍的乐园。”吉嘉骥笑着说。
(海南日报
记者袁宇)
4
无论风吹日晒,坚守山岩边坡保安全;顶着误解压力,埋头苦干赢得村民理解
邢玉庭:“愚公”补山写新篇
愚公移山的故事,邢玉庭耳熟能详,但他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接到一个工程浩大的任务——修复三亚最大的废弃矿山抱坡岭。
去年,三亚在推进“双修”“双城”建设中,将修复受损山体作为其中一项工作重点,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邢玉庭,正是工程代建方——三亚华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
提起修复前的抱坡岭,有人用“啃了一半”来形容。多年来,由于过度采矿,抱坡岭东边的山岭已完全被削平,属于破坏严重的山体,受损面积逾6万平方米,且受损山体水土涵养能力几乎丧失。因此,三亚在开展抱坡岭山体修复工程时,主要采用人工退台填土的方式,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
但要在受损严重的山体上退台填土,可不简单。“抱坡岭山体垂直落差达多米,地形起伏较大、机械工作面狭小。削坡退台的作业面就在山岩边缘,几十吨重的挖机在上面施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坠落,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邢玉庭说,如此严峻的施工条件,加上山体修复在国内缺少可供参照的经验,因此施工团队的每一次“修补”,都加倍谨慎。
为此,每天一早,邢玉庭都要提前上山踩点勘查,仔细确认施工点是否安全。挖机施工团队在山上作业时,邢玉庭则站在山坡边缘指挥工作。“因为挖机手看不清自己挖得怎么样,挖大了或者挖小了,都会影响施工效果,需要有人在一旁指挥。”
在岩石裸露、危岩崩落、不见绿荫的山上,在三亚最炎热的季节,邢玉庭和施工团队从日出忙到日落,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收工时,混合着石灰岩粉末的汗水已凝结成身体或衣服上的白色盐渍。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年8月,三亚抱坡岭山体修复工程基本完成。
“古时候,移山很难。但到了现在,移山不算很难,反倒是补山很难。抱坡岭山体修复工程就是施工团队一铲一铲、一块石头一块石头、一步一个脚印补出来的。”对于附近村民给自己起的“愚公”外号,邢玉庭摆摆手说道,“参与项目的专家学者、三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还有奋战一线的施工团队队员,每个人都是‘愚公’!”
“为了夯实土壤,我们的挖机手每天要开着挖机捶地几千次。很多驾驶员得了腰肌劳损,但没有一个人放弃退缩。”邢玉庭感慨道,让他备受鼓励的还有附近村民,他们从一开始的误解抵触到后来的理解支持,还与工作人员一起栽种树苗、绿化山体,“为城添绿、为民添福,这让我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更有意义!”
抱坡岭修复前和修复后的对比图,如今的抱坡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图片来源三亚日报
如今,曾经疮痍萧瑟的秃头山大变样,抱坡岭绿意盎然、鸟语花香、蜂蝶纷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工程自启动以来,已种植榕树、木棉、青皮树等大乔木近株,小乔木10多万株,灌木近9万株,总复绿面积17万平方米。
“现在,整个工程已进入山体监测和树木养护期。通过在土壤中添加生物肥、树种组合栽种等方式,再过几年,抱坡岭将逐渐恢复自我修复能力,不再需要人工干预。”望着苍翠的抱坡岭,邢玉庭充满期待地笑道,“待到来年,满山木棉盛开时,一定会吸引不少市民游客过来休憩游玩。”
(海南日报
记者陈雪怡)
5
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调研员
丁建国:城市“啄木鸟”向违建说不
森林中的啄木鸟,在捉虫的同时也是为病木疗伤。对于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调研员丁建国来说,他的工作正是一场针对城市违法建筑、违规广告、非法排污管道的“疗伤”行动。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三亚违法建筑形势一度十分严峻,非法买卖土地、乱搭乱建、抢建抢种……这不仅侵占了海岸线与河道两岸,让城市面貌杂乱、火灾隐患严重。推进“双修”工作、建设国际化精品城市的目标,让打违控违成为三亚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之举,也成为了丁建国们的职责与动力。
拆违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群众不配合是常态,有些时候甚至出现暴力阻挠执法的行为。面对这些情况,每次拆违时,丁建国都要一遍一遍地强调,坚决不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坚决“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天涯区新开田村高8层违建被依法拆除。三亚日报记者黄世锋摄
“我是军人出身,抗击打能力强着呢!”丁建国笑着说。只有家人知道,他的腰上,至今还有被石头砸伤留下的伤痕。即使如此,丁建国在每次拆违结束后,还是选择留在现场,反复做违建房主的思想工作,“依法强拆只是手段,让群众认识到违建的危害才是我们执法的最终目的。”
拆违就像走钢丝,一边是群众的不理解,另一边则是违建背后的巨大利益诱惑。一些违建业主托关系走后门,希望以好处拉拢丁建国求得网开一面。面对此类托请,丁建国全部黑脸以对。部分人一看利诱不成,就恐吓他,“身正不怕影子斜,该拆的一处都不放过。”行伍出身的丁建国,拿出了军人的强硬作风,坚决执行任务,陆续拆除了余块高立柱广告和余块街边不合规范的广告牌,还三亚街头一个清爽面貌。
丁建国同时还兼任三亚河治污“河长”。三亚河污染、水体黑臭问题曾严重影响着城市生态和旅游形象。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沿河两岸密布的酒店、饭店、小区、违法家畜家禽养殖及洗涤厂所产生的污水不经处理直排入河。因此三亚设立河长制,将河流水质达标责任具体落实到人,而丁建国的“河长”之责,就是以拆违消除两岸的非法排污主体,实现河岸无垃圾、无违法建筑、无污水直排。
三亚河清白鹭飞。(网络图片)
刚接到任命时,丁建国还是个治污门外汉。为摸清工作重点,他从三亚港出发,沿河一直行走到槟榔村,徒步完成两岸20多公里沿线调查,形成了详细的整治方案。然而执行中丁建国发现,面上的河岸违建、排污管虽然拆除干净了,河流排污问题却依然没有根除。再次巡河他才看到,原来是违法养殖户跟他们玩起了“躲猫猫”、打起了“游击战”,将排污口转入茂密的河岸植被中,甚至埋在沼泽里,“拆了建、建了拆”的情况因此反复出现。这就要求将巡河工作划为日常的常规动作。
一年多来,丁建国已养成了习惯,不论上班下班,时不时沿着河岸徒步,用长期练就的眼力,排查隐藏的排污管。用一脚臭泥、满身狼狈,换来了三亚河两岸多条排污管道被彻底拆除。
如今的三亚河,消除了昔日的臭味,重现了白鹭翩飞、鱼跃浅水的灵动之美,这让丁建国颇感欣慰。丁建国笑着对家人说:“等哪天三亚的‘城市病’治好了,不需要我再做拆除工作时,我就可以安心退休陪你们享受生活了。”
(海南日报
记者孙婧)
谢谢你们啦,因为有你们,三亚更美好!
来源:海南日报
本期编辑:翟晨飘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yf/10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资讯夏季小心带状疱疹恋上你
- 下一篇文章: 体内湿气重出现疱疹红肿等现象建议服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