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进入高发
疾病预防
爸爸妈妈们请注意啦!
预防
第一站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导致手、足、口、臀部溃疡的一种传染病,高发于每年的5到7月份。这个疾病常累及儿童,但成人也有患病,特别是孕妇及体质较弱的老年人。
它是由肠道病毒感染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ev71病毒及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
什么是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型疱疹病毒、EB病毒多见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
预防
第二站
两种疾病的区别
小贴士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儿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于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且与季节关系密切。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二者都可能出现发热、咽痛及口腔和咽峡部的疱疹,它们在临床上也可以同时发生,且手足口病可以表现为单一的口腔疱疹,因此临床上极易将手足口病误诊为疱疹性咽峡炎。
预防
第三站
两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对抗疾病
四条“红线”要守牢
红线一:
宝宝发烧超过三天,需及时就诊
虽然多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属于自限性疾病,症状较轻的孩子一般一周左右痊愈,但少部分孩子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如果患儿超过三天高烧不退,或出现浑身发软,呕吐,惊跳,肢体抖动等情况,要高度怀疑并发脑炎可能,需及时就诊。
红线二:
别凑热闹,少去人多的地方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染,所以,体弱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已经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离两周。
红线三:
外出回家及时洗手,家长自己也不要忽视
外出回家要及时洗手,许多家长对孩子们都是这样要求并且执行的,对自己就难免松懈,这同样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隐患。
成人接触了手足口病毒同样可能感染此病,由于成人抵抗力强等原因,没有出现手足口病的相关症状,但是已经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了。虽然没有相关症状,但体内已经携带了该病毒并且也会向外排毒,传染给孩子。
所以,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换洗衣服、晒被褥。
红线四:
不要乱用抗生素
有的家长说用抗生素去预防,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抗生素是杀菌和消炎的作用,却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乱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菌群混乱,无形中会延长病程,加重病痛。
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可以给孩子接种疫苗。
遇到疾病不慌忙,做好防控
愿孩子度过一个健康的童年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yf/11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叫你一声,眼珠子半天不带动的,你怎么了
- 下一篇文章: 扬州3岁男童被人亲吻致高烧不退诱发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