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提醒四月健康防病提示
气候特点
四月份天气逐渐转暖,春暖花开,气温适宜,万物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市民外出“踏青”、“春游”的季节,我们在迎接春天到来的同时,在生活、学习、工作、外出旅游都应注意预防容易在这个季节发生的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等。
一、注意卫生,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常见于儿童的传染病。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低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损害,引发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脑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人是人肠道病毒唯一宿主)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或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传播本病。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
预防措施
目前我区预防接种门诊有预防EV71手足口病疫苗,婴幼儿可以通过疫苗接种预防手足口病。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1、幼托机构等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
2、加强教室、居室等环境空气流通,新鲜;
3、做好日常性幼托机构等消毒隔离(玩具、餐具、便器等消毒);
4、开展卫生宣传,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
二、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易感人群
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年人也可见少数发病。
预防措施
1、传染性强,预防应注意平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集体单位尤其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做好幼托机构日常隔离消毒;
3、对易感儿童亦可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预防。
三、预防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发热,体温38℃以上,头痛、咽痛等卡他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脑炎、肺炎等并发症。好发季节在初冬至严冬季节。
易感人群
主要为幼托、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
预防措施
1、传染性强,预防应注意平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集体单位尤其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做好幼托机构日常隔离消毒;
3、对易感儿童亦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免疫预防。
四、预防甘蔗等霉变食物中毒
甘蔗是受大众普遍欢迎的一种水果,但经过1个冬天的保存到了清明前后,随着气温升高,甘蔗非常容易发生霉变,而发生霉变的甘蔗会变红,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红心甘蔗。霉变的甘蔗里会产生3-硝基丙酸这种神经性毒素。而这种毒素不到0.5克就可以使人发生中毒的迹象。人误食了霉变的甘蔗,主要中毒症状最初为一时性消化道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疼、腹泻、黑便,随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昏、头疼、眼黑和复视。重症的引起死亡。
如何预防识别霉变了的甘蔗呢?
1
一摸,检验甘蔗的软硬度。
甘蔗的软硬度,新鲜甘蔗质地坚硬,霉变甘蔗质地较软,如果质地比较松软的甘蔗那就要注意了。
2
二看,看甘蔗的外观和中心。
正常的甘蔗外观色泽光滑,如果甘蔗色泽差,在末端出现絮状或茸毛状的白色物质,表示已霉变,这样的甘蔗最好别买。
3
三闻,鉴别甘蔗有无异味。
如果气味难闻,有酸馊霉坏味或酒味及呛辣味,这样的甘蔗千万不能吃。甘蔗霉变后,有时只有淡淡的酒味,如果不仔细闻可能闻不出来,特别是小孩子更不会注意。所以,给孩子吃甘蔗,家长要格外留意。
除预防上述疾病外,四月份温差变化大,同时亦表现为春雨连绵的特点,仍需注意保暖,防止慢性疾病复发。外出踏青和旅游市民应注意被蛇、犬咬伤和预防意外伤害发生,接触奇花异草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来源:宁波健康在线
编辑:刘怡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yf/8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口腔单纯性疱疹的正确治疗方法你知道吗
- 下一篇文章: 治疗眼科疾病的药品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