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大爆发,5点小tips巧预防
夏天来了,疾病也愈发活跃。这段时间,接连几个闺蜜的孩子都中招了,发烧、厌食,以为是普通感冒,医院,医生说是疱疹性咽峡炎,回家好好护理,过几天就好。可是,眼看着孩子吃不下东西,病蔫蔫的样子,大人实在是很担心。
朋友圈也疯传《疱疹性咽峡炎大爆发!比手足口病还厉害!》之类的消息,妈妈们看后都慌了,难道又要准备打一场硬仗?
这个“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何方神圣?疱疹性咽峡炎真的比手足口病严重吗?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护理?妈妈们赶紧来一探究竟!
疱疹性咽峡炎
从哪里来?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在夏季和秋初,也就是6-8月份的时候,病毒容易生存也传播得快,疱疹性咽峡炎便很容易找上孩子们。
柯萨奇A组病毒在粪便和唾液中都有,而且就算离开人体,在玩具、家具上也能够存活很久。
如果有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在刚感染病毒的3-6天内还是潜伏期,从表面上来看一点症状都没有,但这时却已经可以传播病毒了。更闹心的是,得病的孩子能够在接下来的好几周时间里都可能传染给别的孩子。一起玩耍、上幼儿园的小伙伴们之间,相互传染致病病毒,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所以,疱疹性咽峡炎常常一发病就能攻击一大片孩子,有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没有得病还很庆幸,但很有可能只是还在潜伏期,过几天也会发现疱疹性咽峡炎。
所以,这真的是一种防不胜防的疾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做好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
诱因: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病程4日至6日后自愈,偶有重者可延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但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症状:起病急,初期发现宝宝咽部红肿,口腔内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可形成溃疡,由此引起吞咽难受、进食哭闹、不愿进食等症,病情加重时伴发高热、呕吐、惊厥、精神不振。
易感人群:6个月-5岁儿童
传播途径: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通过被唾液、疱疹液污染的食具、玩具、毛巾等传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呈散发性或流行性。
一般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为3-5天,在此期间,宝宝不会出现任何不适症状,1-2天后,宝宝食欲会下降,吃不下饭,这是发病的早期讯号。
妈妈要及时发现,如宝宝突发高烧38-40℃,上颚粘膜出现水疱,就要密切留意宝宝情况,医院就诊哦。
疱疹性咽峡炎VS手足口病,区别在哪?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症状较为相似,很多妈妈都会把它们混淆。小编支招给妈妈们,让大家更易辨别这两者的区别:
区别1:病原体不同
两者均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但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而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16型病毒和71型肠道病毒。
区别2:疱疹位置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只有口腔内有疱疹,如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而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手、足、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都可出现疱疹,且手足口病部分患儿口腔没有疱疹,仅手足出现皮疹。
区别3:严重程度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极少出现重症患儿,而手足口病部分患儿会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重症,严重时个别患儿甚至会死亡。
面对疱疹性咽峡炎不要慌,对症治疗是关键
夏季正值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如果宝宝不幸中招,妈妈需精心护理,以减轻宝宝的痛苦,护理可从发热和咽痛两大症状入手。
针对发热,就要进行降温,分为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宝宝体温超过37℃,用热毛巾擦拭宝宝大动脉附近的颈部、腹股沟、肘窝、后背等,通过水分挥发带走宝宝体内多余的热量。擦浴时,可以稍微用点力,增加出汗的速度,但不要伤到宝宝。
药物退热:宝宝发烧超过38℃,建议用药物退热,因为宝宝长时间高烧脑部易受到损害,所以应适时根据医生指导,给宝宝服用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如果一种药物退热效果欠佳,可交替使用,注意用药间隔时间不低于4小时,且用药总量一定要合理。
饮食调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比如稀粥、米汤、米糊等,切忌干硬、煎炸、油腻的食物。
口腔护理:清晨用淡盐水漱口或少量多次饮水,冲刷口腔内病毒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药物处理:如果口腔有溃疡,用喉康散喷溃疡处或者用康复新液含漱,以消炎、修复溃疡面、缓解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大爆发,5点小tips巧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会让宝宝“受罪”,甚至造成宝宝持续高烧,口腔溃疡难以进食,所以,做好预防是关键。
目前暂没有特效药能够预防这种病症,但牢记5个小tips却能收到不错的预防效果:
tips1.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为避免宝宝染病,尽量少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幼儿园有小朋友患病,让宝宝少与TA接触。
tips2.定期清洗宝宝用品
宝宝常用的餐具、水杯、毛巾如沾了患儿的唾液,使用后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妈妈应定期对宝宝用品进行清洗消毒,减少感染机会。
tips3.注意口腔卫生
年龄较小的宝宝自己不会刷牙,口腔中容易有细菌滋生,妈妈应每日帮宝宝刷牙,护理好宝宝的口腔。
tips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让宝宝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饭后记得喝水,少吃煎炸油腻的零食,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规律饮食。
tips5.提高身体免疫力
让宝宝多到户外运动,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同时避免感冒,减少患病机率。
护理
(1)发烧家庭护理:正确测量体温、按医嘱使用退烧药,注意多饮水,必要时可用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2)饮食喂养:由于咽喉部、舌部疱疹和溃疡疼痛,偏咸、偏热、偏硬的食物会使疼痛加重,所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宝宝多饮水。
(3)口腔护理:宝宝口腔疱疹、溃疡不停地流口水,及时擦干防止唇周口水疹。每次奶后、进食后、呕吐后可以喂2-5毫升温开水清洁口腔,2岁以上大宝宝可以用淡盐水漱口。清洁后可以用抗病毒喷雾喷咽部,可口服维生素B12、维生素C。
(4)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如果宝宝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精神烦躁或萎靡、手足也出现疱疹、抽医院就诊。
(5)注意消毒隔离:因为此病和手足口病都具有传染性,所以要和其他小朋友隔离,隔离期限为从发病起两周时间。注意居室通风,注意卫生,尤其手的卫生,强调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小编提醒进入盛夏,气温升高,病毒随之传播。无论是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传染性太强,而且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不论是携带者和患者都可成为传染源,在这段时间里,妈妈一定要给宝宝注意多洗手、多喝水、多通风,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让宝宝健康、快乐渡过夏季!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yf/9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认识疱疹性咽峡炎
- 下一篇文章: 警惕手足口病的表兄弟疱疹性咽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