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访谈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药物治疗
编者按: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在角膜病致盲中已上升为首位。复旦大医院徐建江教授在本次会议上接受了《国际眼科时讯》的采访,讲解了角膜炎的治疗,以及目前角膜内皮细胞移植的应用等。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药物治疗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分四种类型,不同类型,不同的治疗方案。比如上皮型角膜炎是病毒在角膜上皮细胞内复制,破坏细胞功能引起,临床表现为点状、地图状、树枝状,其治疗以抗病毒为主,给予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的活力,控制病情;对于严重的上皮型角膜炎的患者,我们可以清创性刮除病灶区上皮,减少病毒向角膜基质蔓延,再结合抗病毒治疗。
基质型角膜炎分两种类型,即免疫性和坏死性基质型角膜炎。基质型角膜炎不只是有对角膜的破坏,还有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的存在,因而局部单用抗病毒药物很难达到疗效,常结合抗免疫炎症的治疗,涵盖了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若患者伴有角膜溃疡,那么使用糖皮质激素后会造成病情的加重,所以溃疡性、坏死性角膜炎患者,我们通常会选择免疫抑制剂。
病毒大多潜伏于角膜浅层的三叉神经节处,它对角膜基质的损伤,就是通过病毒的直接破坏和免疫反应,所以我们在选择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药物时,比较局限,常会配合全身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临床上在观察了患者使用阿昔洛韦口服片、更昔洛韦口服胶囊的疗效后发现,这两种药物对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是非常有效的。
内皮型角膜炎的特点是免疫炎性反应,造成角膜功能的障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角膜水肿、角膜后沉积物、眼压升高等,因而治疗比较特殊,全身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比较合适的,同时积极采取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功能的治疗措施。
角膜内皮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
角膜内皮细胞移植是比较成熟的角膜成分移植,因为内皮功能不佳,所以只替代受损的角膜内层组织。现今手术方式很多,以内皮片的植入为主要方法,但由于该手术方式本身会造成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所以移植后的成功率会有所下降。该手术对角膜材料要求比较高,需要是新鲜的角膜,术者在手术中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而术中移植的角膜内皮层与角膜贴合度存在困难,即贴合效果刚开始不会太好,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在观察期间就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
手术方式和仪器设备的更新之间存在很大关系,飞秒激光的临床应用,对于临床医生取角膜内皮片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优势,首先飞秒激光能够准确地提供给手术医生角膜厚度的数值,手术时会减少角膜内皮的过多损伤,但由于价格原因,在角膜内皮细胞移植中还无法普及。
眼表生物材料的研究
不管眼表生物材料发展有多好,都无法替代传统材料,即人角膜。人角膜是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特征的一个材料,它包括了上皮基质,角膜内皮等。眼表生物材料无法包含有角膜的各层次结构,比较好的材料还是角膜基质材料,目前无法解决替代角膜内皮材料的,不可能研究出完全符合人类的生物材料。人工角膜全层设计属于无生物活性的人工材料,和生物材料不是一个概念。
订阅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l/11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带状疱疹
- 下一篇文章: 疱疹性咽峡炎汹汹来袭,这些靠谱的防治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