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怕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近期多发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4天。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
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
病程一般为4~6天,偶有延至2周者。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防治: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饮食护理日常护理1.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2.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
3.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饮食调理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妙用“三豆饮”
三豆饮最早出自著名医学家扁鹊的著名处方,在中国流传已久。三豆饮具有保养肌肤的功效,扁鹊曾经用它治好了很多痘疮患者。
近几年吾在临床推拿中凡遇适应症,皆用三豆饮,均获良效。
三豆饮
功效:活血解毒
主治:发热,小儿疹痘,温病之疾,也可作预防。
三豆饮,味甘,调中气。
黄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除烦、止渴、健胃。黄豆善补土气,后天好,先天好,百病消。
黑豆:性平;味甘。
归经:脾,肾。
功效:补血安神、明目健脾、补肾益阴、解毒发热和痘疹自然消退,包括时令病手足口诸病。
绿豆:性凉;味甘
归经:心,胃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暑除烦,止渴健胃,清热解毒,解暑,抑菌抗菌,抗病毒,抗过敏,保肝肾,护(润)皮肤。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肠经,具有消肿解毒、利水除湿等作用。
以上三种豆煮水饮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三豆饮临床应用病例治验:
一.手足口病、咽颊疱疹炎:西医认为这是一种常见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性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手、脚或臀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有液体。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在中医看来,属于疹病,是温病的范畴。
西医治疗此类病多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临床应用抗病毒类药物副作用较大,抗生素的泛滥应用人们的机体抗药力也在增强。
二.发热、温证等所致,如扁桃体炎、风热感冒、湿疹......
做法:
三豆饮组方:黄豆20粒,黑豆、绿豆、各15粒。按此比例年龄大的患儿多用也可。三种豆子都是生用,多放水煮烂,取浓汤温服。随煎随服,不可放凉或隔夜。
专家提醒:
佛山金领伟业小儿推拿导师何老师提醒: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在西医诊断:疱疡性咽峡炎,多因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中医诊断:乳蛾,中医证属热毒犯肺,治疗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清热饮
桑叶5g桔梗5g生甘草3g芦根5g牛蒡子3g麦冬5g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不用怕!
小宝宝感染得病后家长们不需太担心,建医院进行检查,合理进行治疗,及时应对宝宝发烧及其他合并症状,做好防治措施,相信宝宝会快快好起来。
-;何老师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l/11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护理
- 下一篇文章: 柳州人注意,强传染病来袭广西已有很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