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东宝第148期疱疹性咽峡炎又爆发
最近,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陆续出现发热、咽红、咳嗽、上腭粘膜水泡等一些症状,家长们都担心是手足口病,实际上,这是另外一种婴幼儿期的常见疾病----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类似于手足口病,主要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咽红、咽痛、上腭粘膜水泡为主要症状,是婴幼儿期的常见传染性疾病。
病例恢复过程:
患儿3岁,医院诊断一:化脓性扁桃腺炎;诊断二:疱疹。
第一天,发热39.5度
第二天,咽喉红肿、有浓点
第三天,嘴唇起泡,食欲减退
第四天,舌头溃疡,不进食
第五天,继续舌头溃疡、不进食
第六天,咽喉脓点消退,舌头溃疡继续,吃少量流食
第七天,舌头溃疡好转,吃流食
注意一些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有1—2天(不超过三天)的潜伏期,这期间,患儿不会有任何症状,但是体内病毒大量复制。
2.前驱期
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是发热,可能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无法与普通感冒等鉴别。
3.症状明显期
在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后的当天或第二天,上腭粘膜即会出现小水泡,继而破溃,形成白色或者黄色的溃疡。发热主要的伴随症状,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水泡成小溃疡后有疼痛,会影响进食,拒食,持续2—3天。
悉心护理
与其他病毒感染一样,疱疹性咽峡炎是自限性疾病,并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1.一般护理: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畅。
2.对症护理:针对发烧:使用物理和药物降温的方法,注意补水。针对口腔:用温凉水或淡盐水漱口,口腔内的小溃疡,适当使用保护创面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3.饮食护理:由于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给予流质饮食,避免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发生,期间配合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果,病愈后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l/8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与预防
- 下一篇文章: 患者以癫痫就诊,结果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