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蜱虫咬伤预防森林脑炎



防止蜱虫咬伤预防森林脑炎

——13岁男孩被蜱虫咬伤后患上森林脑炎

关于蜱虫

活跃时间:

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活跃地点:

主要栖息地为草地、树林等环境。都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无需过分担心。

携带病毒: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

传播疾病:

包括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等

防护手段:

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需进入此类地区,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

处理办法:

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森林脑炎

潜伏期长的可达35天

  森林脑炎是由黄病毒属中蜱传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蜱为其传播媒介。

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最短2天,长者可达35天。

症状: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低热、头昏、乏力、全身不适、四肢酸痛。大多数患者为急性发病。后期会有高热伴头痛、全身肌肉痛、无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约半数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神志、意识变化,如昏睡、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昏迷,亦会出现精神错乱。

后遗症:少数患者可留有后遗症,如失语、痴呆、吞咽困难、不自主运动,还有少数患者表现为弛缓性瘫痪、癫痫及精神障碍。

预防森林脑炎

可接种疫苗

  长春市疾控中心预防医学门诊的专家介绍,预防森林脑炎的疫苗一般在进入森林前接种。初次免疫要接种两针,两针间隔14天。接种后,可以预防患上被蜱虫咬伤引发森林脑炎。一旦被蜱虫咬伤,再接种疫苗,就不起作用了。“因为抗体形成的时间,没有发病的时间快!”专家说,对于目前周通的情况,已经不适合用疫苗来治疗。

■4问蜱虫

1蜱虫爱在哪儿“作案”?

  蜱(pí),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等。不吸血时,小的干瘪如绿豆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有指甲盖大。蜱一般多在山区、林区比较常见,尤其是草木茂盛、潮湿的地方。吉林省的延边、白山等地出现过蜱虫咬人致病病例。

  蜱不会飞,可以随风飘,飘到有人和动物的地方,直接附着叮咬。城市的绿地或草坪有蜱虫生存的条件,养宠物的家庭要注意,蜱虫不但咬人,也咬猫、狗,所以它们进绿地或草坪也有被咬的可能。

2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进入林区有蜱地区时,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腰带、袖口、裤腿,颈部系上毛巾。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

  一旦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可以用物体拍打被咬处旁边的皮肤,使其震动后迅速拔出,也可用烟头熏烫后拔出,医院。

3蜱虫叮咬啥症状?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蜱虫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4会引发哪些疾病?

  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莱姆病、Q热、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细菌性疾病、无形体病、红肉过敏症等。

盘点

近年我省被蜱虫叮咬的案例

  年7月末和8月初,一50多岁汪清县男子和一20多岁敦化市男青年因遭蜱虫叮咬患森林脑炎死亡。

  年6月13日,白山市江源区47岁朱某经医生抢救无效后死亡。他是上山采野菜时被蜱虫咬了,后被确诊患上森林脑炎。

年4月中旬,长春市民吴某带着4岁大的女儿到长春一公园挖野菜。孩子回来后被发现头顶有一个带着触角的“肉瘤”,经过医生检查后发现竟是蜱虫,所幸被成功取出。

年8月1日,桦甸市红石林业局马家店林场13岁男孩周通因被蜱虫咬伤后患上脑炎至今昏迷。

转载自新文化(年8月6日)记者姜彦艳文/图

==========================================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病好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l/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