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少年儿童患流行性乙型脑炎
北京大学少年班的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因被蚊子叮咬后患了乙型脑炎,发病即有高烧、抽搐不止,并出现意识障碍。医院紧急抢救和长时间治疗,病人才脱离危险。但昔日智力超人的15岁大学生却变成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终生残疾的痴呆人。这个故事实在令人痛心。
那么,“乙脑”病毒是怎么被传播的呢?在夏季,“乙脑”病毒在家畜如牛、马、羊、特别是猪的体内繁殖,但这些动物并不发病。当蚊子叮咬了带有病毒的家畜后再叮咬人时,就会把这种“乙脑”病毒传播到人的体内。如果人的抵抗力强,病毒在人体内可被细胞或吞噬细胞等消灭,不会引起发病;而当人体抵抗力低时,病毒就会在人体内繁殖,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病毒可经血液循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这样“乙脑”就发生了。本病多在7~9月份流行。
蚊虫是“乙脑”的传播媒介。病毒不仅可在蚊虫体内繁殖,还可随蚊虫越冬和经卵传代,终身携带。因此蚊虫又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乙脑”病儿一旦发病即发烧39℃~40℃,最高达4l℃,可连续1~2周,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精神不振、困倦等症状。重者逐渐发展,出现抽风、脖子硬;由嗜睡、昏睡到昏迷、呼吸衰竭和瘫痪,危及生命。抢救脱险后也会留有失语、痴呆、瘫痪、癫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目前,随着医学的发展,在“乙脑”患者中,造成严重后果的已大大减少。大多数病人经过治疗约10天左右,体温便逐日下降,神态逐渐清醒,身体逐渐恢复。但如病人体质差,病情重,治疗效果就差。因此积极采取预防“乙脑”的措施,防止其发生是尤为重要的。
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1、切断传播途径。以防蚊、灭蚊为首要措施。在本病流行季节,应用驱蚊、灭蚊剂灭蚊,用蚊帐防蚊。
2、控制和管理传染源。管理好动物,在流行季节前先给猪进行疫苗接种。一旦有人发病要及时隔离。
3、预防接种。“乙脑”疫苗接种应在本病开始流行前1个月完成。在医生指导下,一般7~15岁每次l毫升,16岁以上每次2毫升。乙脑疫苗免疫期1年。第一年开始皮下注射2次,这两次间隔7~l0天。为产生较持久的免疫力,每年应加强注射1次。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l/9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初夏时节,谨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 下一篇文章: 溪洛渡医院健康知识宣教夏天来了,如何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