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医讯手足口病是一种低龄儿童常见的病毒



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要勤洗手、常消毒

尽早接种EV71疫苗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多发传染病,主要病原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以发热及手、足、口、臀部疱疹为主要特征。病例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最高。患儿以发热、食欲不振、精神差和咽痛起病,随后可出现口腔溃疡,手掌、脚掌以及臀部可出红色皮疹。

EV71感染可对一定比例的低龄儿童,尤其是小于3岁的幼儿造成重症和死亡等严重后果,重症存活病例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我县每年4—7月和9—11月是高发季节。

患儿是主要的传染源,但也有部分外表健康的家长和儿童可携带病毒并传播本病,不注意个人卫生时就有可能在家庭和幼托机构内将病毒传染给孩子。

本病主要通过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到传染源的粪便,口鼻分泌物、皮肤疱疹液,以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途径传播。

发现幼儿园小孩罹患手口病时要及时就医

托幼机构应加强晨检和午检,发现疑似患儿立即通知家长,建议及时就医、隔离治疗。

若发现孩子出现低烧、食欲减退或不愿进食、口腔不适(孩子可能喊痛或不时有手指探口动作),需要提高警惕、可光亮处(或手电筒)查看口腔四壁有无红疹/疱疹/破溃等异常情况,同时仔细查看四肢,尤手掌、足底等,观察有无皮疹发生。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假如发现或怀疑幼儿园小孩患有手足口病,应该及时告知其家长,医院就诊;避免其他小孩与患儿接触。

保持个人卫生常进行环境消毒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手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

75%酒精不能杀灭肠道病毒,紫外线、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碘酒以及加热煮沸5分钟都可以杀灭病毒。

居家隔离时,注意通风和消毒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做好室内通风和居家清洁卫生。

家长要及时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患儿粪便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对儿童便器及时清理。

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居家治疗期间家长应留意患儿抽搐等情况应迅速就医,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尽早接种EV71疫苗,减少EV71感染相关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接种EV71疫苗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再次得手足口病,但可大大降低EV71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发生风险。

保护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损伤,让孩子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避免抗生素的滥用;避免治疗性药物使用,减少对婴幼儿机体的损坏。

降低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z/1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