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难忍,如何治疗,这里有高招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之为“蛇串疮”,又称为蛇丹、蛇窠疮、蜘蛛疮、火带疮、缠腰火丹等,多发生于腰腹、胸背及颜面部。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临床表现是怎样的呢?
1.
发病前往往有发热、倦怠等前驱症状。
2.
初期皮肤潮红,在潮红的基础上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簇间皮肤正常,排列呈带状。
3.
皮损沿皮神经呈单侧分布。一般好发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坐骨神经,也可见于腹壁神经、四肢的神经等。
4.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
5.
多于春秋发病,愈后绝大部分可获终身免疫。
6.
可有顿挫型、大疱型、坏疽型、泛发型带状疱疹、亦有眼部带状疱疹等。
如何鉴别诊断呢?
1、单纯疱疹常发生于颜面,特别是皮肤黏膜交界处,常有在同一部位,有多次反复感染的病史,从水疱液中分离病毒或检测抗原或DNA是鉴别诊断唯一可靠的方法。
2、在疱疹未出现前,神经痛常与其他疾病引起的神经痛相混淆,应注意与相应部位的疾病相鉴别,如心肌梗死、阑尾炎、胆囊炎等。
带状疱疹早期症状?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带状疱疹的病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肝郁化火、过食辛辣厚味、感受火热时毒有关。多因情志不畅,肝经郁火;或过食辛辣厚味,脾经湿热内蕴;又复感火热时毒,以致引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经络而发为疱疹。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失后可遗留疼痛感。
如疱疹色鲜红,灼热疼痛,疱壁紧张,口苦,心烦,易怒,脉弦数者,为肝经火毒。
如疱疹色淡红,起黄白水疱,疱壁易于穿破,渗水糜烂,身重腹胀,苔黄腻,脉滑数者,为脾经湿热。
如疱疹消失后遗留疼痛者,证属余邪留滞,血络不通。
带状疱疹的治疗
PHN治疗目的是:尽早有效地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1药物治疗
(1)钙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
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可与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GCC)的α2-δ亚基结合,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抑制痛觉过敏和中枢敏化。
加巴喷丁的起始剂量为每日mg,常用有效剂量为每日~mg,患者有肾功能不全的应减量,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和头晕,需要数周缓慢滴定至有效剂量。
普瑞巴林是第二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剂量每日为~mg,滴定期5~7天。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应减量。不良反应与加巴喷丁相似。
为避免头晕和嗜睡,两药均应遵循:夜间起始、逐渐加量和缓慢减量的原则。
(2)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三环类抗抑郁药通过阻断突触前膜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阻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α肾上腺素受体,调节疼痛传导下行通路,发挥镇痛作用。
最常用的药物为阿米替林,首剂应睡前服用,每次12.5~25mg,根据患者反应可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最大剂量mg。应注意其心脏毒性,有缺血性心脏病或心源性猝死风险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青光眼、尿潴留、自杀等高风险患者应慎用。此外,该药可能导致或加重认知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老年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风险高,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监测。
(3)利多卡因贴剂利
多卡因阻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减少损伤后初级传入神经的异位冲动,从而减少PHN患者痛觉。利多卡因贴剂起效快(≤4h)。在为期4~12周的临床研究中,有约1/4~1/3的患者疼痛缓解≥50%。对利多卡因贴剂或普瑞巴林单药治疗无效的PHN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贴剂和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利多卡因贴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使部位皮肤反应,如短暂瘙痒、红斑和皮炎。
(4)曲马多
曲马多可显著缓解PHN的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现象,但对闪电样、刀割样疼痛效果不明显,其疗效弱于强阿片类药物,而耐受性优于强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便秘、尿潴留、嗜睡和头痛等。应遵循低剂量开始,缓慢逐渐加量的原则。
起始剂量每次25~50mg、每日1~2次,每日最大量mg。应注意选择控释或缓释剂型,并且不与5-羟色胺药物(包括SNRIs)同时使用,以避免5-羟色胺综合征风险。该药滥用率低,但也会发生药物依赖,需逐步停药。
(5)阿片类镇痛药
研究表明阿片类镇痛药可以有效治疗PHN的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考虑到误用和滥用的风险及耐药的产生,推荐阿片类镇痛药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常用药物有吗啡、羟考酮和芬太尼等。阿片类镇痛药治疗PHN应遵循以下原则:在恰当的治疗目标和密切监测下处方阿片类药物,并严格选择控缓释剂型;小剂量开始治疗,定期评估疗效和安全性;一旦治疗无效,应立即停药,一般使用不超过8周。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在用药后1~2周内可能发生耐受。
(6)其他药物
临床上还应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SNRIs)来治疗PHN,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但缺乏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据。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皮肤炎症提取物、局部辣椒素、其他抗癫痫药(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托吡酯)及草乌甲素也被用来治疗PHN。
2
微创介入治疗
(1)神经介入技术
①神经阻滞:在相应神经根、干、节及硬膜外注入局麻药或以局麻药为主的药物以短暂阻断神经传导功能,既能达到治疗作用,又对神经无损伤。
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神经阻滞用药主要包括局部麻醉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②选择性神经毁损:以手术切断或部分切断,或用化学方法(乙醇和阿霉素)或物理方法(射频热凝和冷冻等)阻断脑、脊神经、交感神经及各类神经节等的神经传导功能,神经毁损为不可逆的治疗。
③鞘内药物输注治疗:通过埋藏在患者体内的药物输注泵,将泵内的药物输注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脊髓或中枢,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常见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局麻药等,其中吗啡的临床应用最广。
(2)神经调控技术
①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是一种神经调节治疗,通常使用频率2Hz、电压45V,电流持续时间20ms,间歇期ms的脉冲式射频电流进行治疗,脉冲射频可以影响感觉神经ATP代谢以及离子通道的功能,持续、可逆地抑制C纤维兴奋性传入,从而对相关神经的痛觉传导起到阻断作用。
脉冲射频对神经纤维结构无破坏作用,能改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后也较少发生感觉减退、酸痛、灼痛及运动神经损伤,较多的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②神经电刺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神经电刺激方法包括脊髓电刺激(SCS),外周神经刺激(PNS)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等。
3
其他治疗
针刺治疗、臭氧治疗等技术在临床上显示有一定的效果。在PHN患者中很大部分伴有抑郁症或焦虑症,治疗方案中需要重视及联合心理治疗及行为调节。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里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z/7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120个儿科高频考点
- 下一篇文章: 谈谈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