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刷屏微博热搜这位西农人值得我们
白癜风能治疗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回头看看这些年走过的路程,虽然一直是磕磕绊绊的,但是终极目标从未变过。
——许晓东
今天,大家的朋友圈和空间被刷屏了
微博更是登上热搜前三
让我们来听听许晓东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吧
持续很多年的研究终于隐约看见了终点,趁着投稿期间空挡,陆续把这段历史整理出来。
年11月到了英国雷丁大学IanJones教授实验室后,第一个项目就是表达5个杆状病毒晚期因子。因为这类蛋白可能有活性,所以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的表达量可能会有所不同。为了检测蛋白的产量,就要做Westernblot。做这个工作,转膜时一般都把浓缩胶剥离扔掉。因为我以前没做过,就把整块胶都转了。压了X光片后发现,LEF-10泳道浓缩胶位置有很强的杂交信号。当时觉得可能是样品没有煮好,但重复了几次还是这样——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在我有限的阅历里没见过这个现象。那一段时间我经常到图书馆查生化方面的书和期刊,看看这是不是一个未被发现的现象,但一无所获。
因为导师的HIV项目下来了,他把我转到新项目,原来表达那几个蛋白的工作告一段落。导师把这部分工作写了一篇文章,连续被几个杂志拒了之后,年发表在Virusgenes上。虽然这个工作已然结束,但浓缩胶那个事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为什么呢?这就要扯远一点了。当年读研的时候做的很不顺利,硕士毕业后坚决去了中科院微生物所科技处,从事科研管理工作。那份工作很清闲,闲来无事就学网络和Linux,再无聊的时候就读各类项目的申请书什么的。因为我已经跳出了具体的研究领域,所以我更能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审视这些课题。读的多了我就发现,一个好的课题——也许做的时候仅仅着眼于局部——必须立意高远,必须有生物学上的普遍意义。正是这个背景,导致我在看到了浓缩胶中的信号后,立刻觉得这个现象很可能具有某种潜在的意义。
此后我一直断断续续地做一些lef-10相关的工作,想看看浓缩胶里到底是什么玩意。通过镍柱洗脱曲线,我判断这个“复合物”不均一。纯化后的“复合物”可以超离心离下来,推测分子量非常大,已经不是真溶液了。离心下来的东西重悬之后用苯酚氯仿抽提,能从里面提出DNA和RNA。然后这个实验就进行不下去了——因为不知道在不花钱的前提下还能做些什么,只好往功能上做,看看lef-10有什么生理功能。正好实验室有RedET敲除系统,把lef-10敲除之后无法重组出病毒,奇怪的是用lef-10也拯救不回来。后来隐隐地觉得哪里不对,仔细检查序列,才发现lef-10和必需基因VP重叠,敲除lef-10时把VP也给敲除了,乌龙了。这些结果年2月在组会上讲了一次,当时导师也没表示什么特别的兴趣,加之不知道如何在不影响VP的前提下敲除lef-10,这件事就放下了。
年决定回国到西农工作,回国之前和导师说未来想做杆状病毒方面的工作,导师把全套杆状病毒的材料给了我们。当时我就想集中精力做做lef-10。刚回来那段时间我一有机会就问别人是否见过这种现象(其实当年在英国的时候也是这样逢人就问),问到的人都说没见过,这更加坚定了我做下去的决心。之后的进展异常缓慢,在英国做过的很多实验都重复不出来。年10月我在组会上把之前所有的关于lef-10支离破碎的工作总结了一遍。当时还和prion比较了,觉得它们的差异蛮大的(Sup35和Aβ-42虽然号称抗SDS,但不能加热水煮,而lef-10在SDS中即便煮10分钟也不解离)。最后我在ppt中提到未来要做的工作:1、确定是 由于我情绪有些低落,之后就是南昊负责把论文投到NatureMicrobiology和NatureCellBiology,当然也都因为领域不适合被拒了。此时南昊还是很乐观,他乐观的情绪让我低落的心情渐渐平复。再往下投的话可以选择NatureCommunications和PNAS,我和南昊讨论了很多次,最终决定投到NC,毕竟它的影响因子高于PNAS。
花了一段时间把短格式改成长文格式,年2月17日(正月初二)投稿。第一轮审稿很快,3月20日就回来了,审稿人1和3评价都很好,只有审稿人2提了很多基础病毒学的问题。之后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补实验,一直到了8月9日才返回去。第二次审稿就没那么快了,写信问编辑,编辑说审稿人2联系不上,所以又找了一个审稿人,到了10月9日才收到审稿意见。此时只有审稿人1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我们查了好多文献解释他的疑问,然后10月23日投回。到了11月23日收到了编辑原则上接收的邮件。 整个投稿过程持续了将近一年,从最开始的心潮澎湃到后来的波澜不惊。其实仔细想想,科研的最大乐趣在于搞清楚困扰你心头的疑惑,写文章是这个过程的终点,也是这个过程的副产物。
从去年准备投稿到现在,我给两届博士生做了生物学进展的报告。报告的结尾谈到这个研究的意义在哪里。我讲的是,把prion的存在延展到了生命的最后一个领域——病毒界。以前prion的特点之一就是胞质遗传,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可能有什么胞质遗传。就是说,我们在把LEF-10装进prion这个篮子的时候,也在改变这个篮子的形状。另外,这个发现也能解决困扰杆状病毒表达领域多年的问题——高病毒滴度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外源基因的产量。再有,这个发现有可能解释人疱疹病毒与老年痴呆之间的因果关系。
回头看看这些年走过的路程,虽然一直是磕磕绊绊的,但是终极目标从未变过。我们有成熟的敲除技术,杆状病毒也有很多未知功能的基因,随便做点什么都可以发个小文章,我竟然没有想过往这个方向走。由于研究的东西过于另类,一直申请不到课题。陈红英也不得已放弃了以前做的很好的蓝耳病病毒,被迫调整研究方向搞点经费,使我们实验室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维持运转。平台的段敏老师和范宁娟老师在使用仪器上给我和我的学生提供了莫大的便利,让我们没有因为经费而减少或中断实验。到最后补实验的环节,郁飞和刘夏燕免费让我们用他们很贵很贵的培养皿做激光共聚焦。此时此刻,我账面上剩余的经费不足千元。只能说,对于我们这样的小课题组,原始创新的风险是巨大的。这条路很大的可能是越走越窄,以至于最终面临没有经费没有研究生的窘境。然而,我们终究是幸运的,终于活着看见了今天的朝霞。
这些年来,我的硕士生们一直陪伴我做这种未知前景的探索。因为他们的工作没有体现在这篇文章中,所以文章上也没有他们的名字。在这里我由衷地对他们表示感谢:朱孔利(10级),刘田田(10级),赵钰(11级),白玉(11级),欧艳梅(12级),周新宇(13级)。最后,还要特别感谢文章的第一作者,南昊(13级),他年硕士毕业后没有参加工作,一直在我们实验室做到现在。此间我也没有资助他,他撑不住的时候就出去挣点生活费,然后回到实验室继续干活。当年他敏锐地看到了这项研究的重大意义,并为此放弃了很多东西。让我感到慰藉的是,他也将在科学界获得应有的荣誉,prion历史上会有一句话:Nanetal.discoveredthefirstvirus-encodedprion.
断断续续、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以此纪念曾经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最后,用在上海开会时听到的一个非洲谚语结束吧:
Ifyouwanttogofast,goalone.Ifyouwanttogofar,gotogether..11.28
后记:年12月21日正式收到了文章的接收函,终于在年1月22日上线了。
图文来源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辑丨胡铭洋
终审丨郎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by/13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积极备战秋冬季,疫情防控不松懈
- 下一篇文章: 每日学习30传染病知识重点总结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