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习30传染病知识重点总结手足
北京好酒渣鼻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8733702.html
1、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种类: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VA)的2、4、5、7、9、10、16型等,B组(CVB)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ECHO)等。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2、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理化特征: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min可以灭活病毒。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3、手足口病的的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4、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和密切接触(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途径传播。
5、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6、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7、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1)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2)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8、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诊断标准: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9、手足口病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V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V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VA16、EV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10、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1)持续高热不退。(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3)呼吸、心率增快。(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5)高血压。(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7)高血糖。11、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如: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风疹),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呼吸道病毒),脊髓灰质炎,肺炎,暴发性心肌炎。
12、手足口病的个案报告:对于明确诊断的手足口病病例,需在24h内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13、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的报告标准和要求:
(1)聚集性病例定义: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2)暴发疫情定义: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时,应24h内向属地区(县)疾控中心报告。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县(区)疾控中心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14、手足口病标本保存和运输的要求:
(1)粪便标本:采集后立即放入无菌采便管内,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2)咽拭子标本:采样后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15ml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4℃暂存并在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3)疱疹液:迅速将蘸取疱疹液的棉签放入内装有3~5ml保存液的病毒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采样管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所采集标本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4)血清标本:静脉采集3~5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移到2ml外螺旋的血清保存管中,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将血清置于-20°C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5)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装入无菌带垫圈的冻存管中,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冰箱。(6)尸检标本:采集脑、肺和肠淋巴结等重要组织标本,每一采集部位分别使用单独的消毒器械。每种组织应多部位取材,每部位应取2或3份约5~10g的组织,淋巴结2个,分别置于15~50ml无菌的有外螺旋盖的冻存管中,釆样管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临床标本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要避免反复冻融。标本采集后要全程冷藏或冷冻保存和运输,12h内送达实验室。依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肠道病毒或潜在含有肠道病毒的标本按B类包装,置于冷藏保存盒内运输,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可采用陆路或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但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强烈震动、重力挤压等现象。在送到省、地、市级CDC实验室时,包装盒内应带冰且包装完整。在上送标本的同时,需附带相关的《手足口病病例临床标本采样登记表》。15、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16、托幼机构儿童重点人群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6)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7)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17、医疗机构重点机构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发热、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3)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4)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5)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本《重点总结》以北京卫生人才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by/13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朋友圈刷屏微博热搜这位西农人值得我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