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保健疱疹性咽峡炎VS手足口病



北京皮肤病医院网站 http://m.39.net/pf/a_4781506.html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信息

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两种幼儿传染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于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疱疹性咽峡炎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是手足口的近亲

二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发病原因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高发时间

每年4~6月,9~12月。

易感人群

01

5岁以下儿童

02

6个月以下的婴儿

主要症状

1

高热

嗓子痛

2

3

食欲差

口腔及咽喉出现灰白色疱疹

4

手足口病会在口腔、手掌和生殖器部位出现疱疹。

发病过程

01

3~6天潜伏期

毫无征兆

02

突然发热

低龄段幼儿不爱进食

高龄段幼儿表示嗓子疼痛

03

发热1~2天

口腔及咽喉出现灰白色疱疹

04

24小时后

疱疹破裂,留下溃疡

05

自愈

(自限性疾病)

整个病程大约14天

传播方式

01

粪——口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粪便(如接触尿布、使用公共场所马桶)之后通过进食、喝水的方式让病毒进入肠道造成感染。

02

接触传播

接触患病的孩子或被病毒感染的玩具、餐具、食物,然后摸眼睛、鼻子、嘴等部位。

03

呼吸道飞沫传播

患病的孩子咳嗽或打喷嚏。

疱疹性咽峡是手足口病吗?

别误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别误当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很容易被当做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位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而是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

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如何治疗、护理和预防?

怎么治疗

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医院输液。

怎么护理

降温处理

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度或者39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提示

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用抗生素!

口腔的护理

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饮食护理

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

2岁以下的宝宝以牛奶为准,注意牛奶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冰,防止刺激宝宝口腔,增加孩子的痛苦!

2岁以上的宝宝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毒,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温馨提醒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如何预防?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入园晨间检查

幼儿七部洗手法

班级卫生消毒

幼儿体质锻炼

厨房卫生消毒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by/1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