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疾病预防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进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是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家长及幼儿园要做好预防各项防范措施,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两种幼儿传染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疱疹性咽颊炎

01

疱疹性咽峡炎常病发于夏秋两季节,常常还会多次反复病发,会因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它的疾病潜伏期在3到10天左右。

主要表现:以高热开始,温度时常会烧到30到41℃,并且伴有咽喉疼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如果是婴幼儿患有疱疹性咽峡炎,还会伴有呕吐、厌食、高热惊厥等严重症状,在24小时内会持续发展成水疱和溃疡。

02

疱疹性咽峡炎

03

防治措施:

1、避免病毒传播: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合,外出佩戴口罩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患者衣服和个人用品需要进行特殊消毒,尽量保持家中空气的流通,不要接触粉尘物体。3、注意饮食:在病毒高发季节,我们应该注意饮食清淡,最好多吃一些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增加抵抗力。多喝点白开水,促进帮助代谢,少吃容易上火的食物,防止出现肠胃不适感。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学龄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儿童,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痛、厌食、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也可波及软腭、扁桃体和咽部以及手、足、臀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手足口的症状

防治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3、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4、避免和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密切接触。

5、做好免疫接种。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分属两种疾病,但两种疾病很容易发生混淆。两种疾病发病区别:1、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都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疾病,但具体感染病毒的亚型不一样;2、两者间发病部位不一样,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在口腔和咽腔部位发病,常表现为多发、散在性疱疹,同时伴有溃疡样改变,病人常出现发烧等情况。手足口病除在口腔和咽腔出现的疱疹外,常在手部如手心、手背,还有足部,臀部也会出现类似的疱疹和斑丘疹的表现。3、疱疹性咽峡炎,往往不会有太严重并发症。但手足口病有些亚型,特别是重症手足口病,可以合并出现脑炎、脑膜炎和心肌炎等情况,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最严重时可以危及生命、导致死亡。如果发现手足口病,医院就诊,及时治疗,防止发生比较严重的后果。别误当感冒: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注意隔离: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1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yf/1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