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了



有宝宝的家长要注意啦,夏天来临,在开心吃瓜的同时,千万要警惕随之而来的各种肉眼可见的蚊虫,以及躲在角落里随时准备“偷袭”孩子们的肠道病毒,及其引发的各种疾病,比如最近高发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人肠道病毒(Humanenterovirus,HEV)属于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及新型肠道病毒。

图:人肠道病毒主要血清型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疾病,以发烧,咽喉部出现疱疹,伴明显疼痛为主要特征。疱疹性咽峡炎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在南方,尤其是华南,夏天是高发期,另一个小高峰是秋季。这种流行病学特点,可能和肠道病毒在湿热环境中生存能力更强有关。

图源于腾讯医典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是轻型的,不需要治疗,往往就会自行恢复了,但少数会比较严重。轻型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往往伴随着高烧。在出现口腔疱疹的同时或者是出现疱疹前,就已经开始出现发烧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主要为每年的4~7月和10~11月。

手足口病是由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HEV型别众多,其中20余种可引起HFMD的发生。其中以CV-16和EV-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71所致。

手足口病常见症状及易感人群

常见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图源于腾讯医典

重症危重型症状:

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年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5岁手足口病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9.66%,死亡病例中,<5岁病例累计占死亡总病例数的97.96%。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同一种病吗?

疱疹性咽峡炎跟手足口病可以说是“表兄弟”,是一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很相似的疾病。但是,也有一些微小的区别,由于疾病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此时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具体如下:

发烧程度:手足口病的发烧,往往更加温和一些,以中-低热为主,而疱疹性咽峡炎往往一来就是高烧。

疱疹的部位:手足口病除了咽峡部的疱疹之外,手心脚心,甚至躯干,也会有疱疹,也有部分不出现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则不出现这些部位的疱疹。

病原学: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但是引起的血清型也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手足口病原学诊断

实验室诊断:

01

病毒分离+RNA测序

实验室从脑脊液、心包积液、组织及血液等分离并培养肠道病毒,并利用RNA测序法确定病毒血清型。

02

血清学检测

血清中的IgG以及IgM抗体的检测可用于诊断,急性期血清相关病毒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CV-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检测方法包括胶体金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

03

核酸检测

采集临床样本(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疱疹液、血液等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检测肠道病毒。具有快速、简单、敏感性高等优点。

在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为手足口:

1.肠道病毒(CV-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查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V-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血清相关病毒IgM抗体阳性。

4.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达安基因

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方案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安基因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方案包含单检、联检,灵活全面。

快速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强等优势,检测时间短;

分型鉴别:病毒亚型鉴别,指导临床诊断,加强重症监控,改善预后。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还想进一步了解,临床上是如何鉴别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疾病的呢?又是如何防治手足口病的?临床上手足口病的检测方法该如何去选择?为什么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yf/14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