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幼家校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进入六月,随着气温升高,季节交替,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给校园防病防控工作带来了挑战。家长及幼儿园应提高警惕,做好科学预防、处置措施,并加强家校健康防疫教育。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这种幼儿传染病有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疾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季节:多发于春夏季,4-7月是发病高峰。
传播途径:可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
易感人群: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
临床表现: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
疱疹性咽峡炎的特点
1潜伏期
3-5天,可无任何症状,但这时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2前驱期
1-2天,患儿表现为持续高热或反复烧,可达38℃-40℃,并伴有咽部发红、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
2-3天,除高热外,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腭垂、舌部等。
4溃疡期
进入低烧或退烧状态。全身和咽部症状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3居室多通风,在疾病高发期间,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4孩子被褥及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56月龄-5岁的适龄儿童可接种EV71灭活疫苗(但请注意,不同疫苗产品的适种年龄略有不同),预防由EV71病毒所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减少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如何护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
一旦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家长也不必太过紧张,虽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但若能做到以下几点,绝大多数的病例可以在1-2周内自愈:
1
发热护理
对发热患儿进行物理降温,亦可遵照医嘱给予退烧药物。
2
口腔护理
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3
饮食护理
溃疡疼痛的患儿,食物应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为主,保证营养和水分摄入。
想让孩子少生病,提高抵抗力才是王道,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多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时,不要坚持去上幼儿园,要及时告知老师,配合幼儿园共同做好防控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虽然病毒很可怕,但是只要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就能防患于未然!愿我们的孩子都可以免受病毒的侵害,健康快乐的成长!
完
页面编辑
王闵
责任编辑
姚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l/15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保健警惕疱疹性咽峡炎
- 下一篇文章: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