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习1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
图释
图l.男,22岁,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a).T1WI示左侧额叶片状低信号;b).T2WI示病灶区域呈高信号;c).T2TIRM示病灶区呈高信号;d).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强化。
图2.男,46岁,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a).T1WI示左侧岛叶片状低信号;b).T2WI示病灶区呈高信号;c).DWI示病灶区扩散受限。
图3.男,16岁,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a).T2WI示右侧颞叶病灶区呈稍高信号;b).T2TIRM示病灶区呈稍高信号;c).增强扫描示右侧颞叶脑膜样强化。
简述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重症脑炎。单纯疱疹性病毒(HSV)分为口腔毒株(I型)、生殖器毒株(Ⅱ型)两种类型。大约有75%的病毒性脑炎是由I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HSVI型往往通过口腔、鼻腔粘膜停留于半月神经节呈潜伏状态激活后沿中颅凹脑膜上三叉神经分支向额、颞叶边缘结构播散,因此,HSVI型以侵及颞叶、额叶底部、岛叶皮层及扣带回为特征。典型的先始于一侧,随后不同程度累及对侧。HSV脑炎的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征性,确诊需依赖血细胞和脑脊液脱落细胞的PCR检查。
HSE可造成严重神经系统损害,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医院尚不能普遍开展脑活检病毒分离和脑脊液病毒培养等确诊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成为HSE早期检测的首选方法。
影像学表现
在各种病毒所致的脑炎中,HSE的影像学表现最具有特征性,病变部位及范围还可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HSE是起于颞叶内侧区域逐渐向额叶及海马等边缘系统扩展的进行性的炎症过程,所以病变先累及颞叶,单侧或双侧,部分病例可向额叶或枕叶发展,但单独发生于额叶或枕叶者非常少见。有报道认为,自发病后第7~8天起,是评价CT/MRI特异性的最适时机,且MRI优于CT。虽然头颅CT可出现额叶、颞叶局灶性低密度区,界不清,形状不规则,不规则高密度影像及片状出血灶,可有占位效应,但因颅底部骨质的原因,在CT上颞叶图像常显示不清,而MRI能更好的显示颞叶。双侧颞叶受累在MRI上很容易显示,几乎是HSV的特征性表现,表现为大脑半球颞叶、岛叶或额叶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图像上可见病灶为高信号,边缘模糊,多累及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病变多伴出血,严重者可以出现占位效应,DWI成像显示病变扩散受限,ADC值下降,PWI则显示病灶区高灌注。增强扫描可表现为线状或脑回样增强,主要位于病变的边缘部分,偶尔也可呈类环样强化。另有报告指出,在影像学方面,受损区灰、白质界面消失,若为双侧损害时,特别是不对称的,几乎是HSE确诊的征象。
(原作者:张岩岩,李云芳,等;本网选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pbc.com/nyzl/3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答案公布急诊病例68单纯疱疹病毒性
- 下一篇文章: 病例解析008单纯疱疹病毒性食管炎